从学习内容上看,IB中文A里面会要求大家学习语言与文学两大模块。在语言模块里,会要求你了解语言、社会群体语言与大众媒体;而在文学的模块,总体会要求两大部分:一个是文学精读,另外一个是要了解一些文学现象,和文学相关的一些术语语言的研究。
IBDP的课程大纲中明确规定了母语权益政策,认为学习母语是非常必要的,学生需要担当起对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学习和传承的责任,因此必须保证每个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母语课程。
IBDP Language A 语言与文学课程框架
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文化背景/语境中的语言
在这个部分中,学生有机会探索在具体的文化背景/语境中语言是如何发展的,语言如何影响世界,以及语言如何塑造个体和群体认同。下列主题对本部分的教学有促进作用,每个主题都含有一系列学生应当熟悉的词汇和写作风格。
学生在学习该部分时,应当特别注意许多领域中语言在建构意义和在理解世界上具体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部分:语言与大众传播
在第二部分中,学生要考虑媒体使用语言的方式。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因特网(例如社交网络)、手机、广播和电影。本部分还将探索材料的产生和接受如何受到将其传播的媒体的影响。
研究语言与大众传播,意味着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的。虽然每一项学习目标都必须得到涵盖,但是所提供的示例并不具有规定性,仅欲就如何将这些学习目标融汇到第2部分的教学当中提供一些指导。
第三部分:文学——作品和背景/语境
普通课程:学生要学习2部文学作品。
1部作品必须选自指定翻译文学作品目录;
1部作品可以自选,它可出自指定作家名单或其他地方,但必须用所学语言A的语言撰写。
高级课程:学生要学习3部文学作品。
1部作品必须选自指定翻译文学作品目录;
1部作品均选自所学语言A的指定作家名单;
1部作品可以自选,它或出自指定作家名单或指定翻译文学作品目录,或出自其它地方且可以是翻译作品。
作品意义的形成受到其创作环境的文化因素和背景/语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读者对其解读的影响。文学作品不是在真空中创作的,而是受到社会背景/语境、文化传统和历史变革的影响。
通过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就能够对文学与大千世界中各种问题之间的关系加以考虑,例如性别、权力和身份认同等等问题。学生应有机会考虑作品是怎样建立在所继承和变化着的文学和文化传统之上的。
学习翻译作品是一项硬性规定,旨在鼓励学生通过考察创作于其它语言和文化传统的作品,对他们自己的文化假设进行反思。
第四部分:文学——批判性研究
普通课程:学生要学习2部作品,它们都要选自所学语言A的指定作家名单。
高级课程:学生要学习3部文学作品,它们都必须选自所学语言A的指定作家名单。
理解和诠释文学作品时,精读被认为是一种核心技能。通过仔细考察文学作品的细节, 学生就会逐步认识到作品构思的复杂和微妙。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IBDP中文语言与文学课程框架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ib课程的理解、ib课程辅导机构等问题可以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