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选择IB中文文学的学生都会参加三项考试,Paper 1, Paper 2, 和IO(Individual Oral个人口试)。其中,IO的程式化特点最强,较为容易掌握得分要点。今天主要讲的就是这项可以100%提前准备的考试——IO。
IO的考试形式是对于一个自定话题的10分钟个人陈述(可以准备稿子),然后是5分钟的自由问答,问题都是关于10分钟内说过的内容,起到的作用不是考验学生的临场反应力、也不要求学生即兴地妙语连珠,而是再给学生一个机会把刚才没有说清的要点再拓展深入。
虽然 IO考试一共只有15分钟的时长,但是其成绩占据SL课程30%的比重,HL课程20%的比重。
在这15分钟中,考试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的两部作品(一本中文,一本翻译)中各截取40行,考察这两段文本如何回应了学生选择的全球性问题。
备考经历
首先,要想获得一个高分,解读评分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标准A 知识,理解与诠释
标准B 分析与评价
标准C 重点和组织
标准D 语言
要想达到在4个标准中都拿到高分,我们需要做好这些准备:
1、选择一个合理、方便展开的全球性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根据IBO官方的定义, “全球性问题”有三大属性:广泛的重要性、跨国性、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这3大属性必须具备,并且在口头呈现中体现。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小事、热点事件中思考,再提炼出问题,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分享。这样也可培养学生放眼全球、关心世界、和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比如说,我们经常能在社会中看到教育资源不均等的问题,导致的原因也许是贫富差距。那这就可以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来探讨:比如,“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一个比较普遍的写全球性话题的方法是:“A导致了B”,我本人也是使用了这种方法,但这也并不绝对,只要有好的想法都是可以滴~
2、根据这个全球性问题,选择合适的文本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两个40行的文本来作为分析解答我们全球性话题的论据。我们可以结合全球性问题,尝试挖掘一下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比如说全球性话题是关于战争的,我们能想到的中国作品就有余华的《活着》,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等等,翻译作品的例子有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
选择好文本之后,我们所能够直接引用的文本就是这两段40行的文字啦,通常我们在截选的时候都会万分纠结,感觉40行根本不够啊!所以说最好要找到信息含量较大的40行,人物冲突、写作手法的密度高也方便我们来讲。
3、准备10分钟的演讲稿,结合文本讨论全球性问题
IO演讲稿的写作大致分为4段,第一段定义全球性问题,概述选择这一问题的理由,引出两个文本;第二段、第三段具体分析、比较两个文本,写作方法是常规的“论点-手法-论据-效果”;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通过比较对照得出最终的结论。
我们可以看到,分析的重点在于中间两段,我已经考完IO了,所以在这里也不瞒着大家这些得分妙招了~中间两段的写作格式都是有迹可循的,大致如此:
首先是论点句,然后是文本一的手法与表达效果,做完常规的分析后,最重要的是包括“节选和整部作品的关系”,这也是大纲要求的。
比如,我要分析的40行文本是鲁迅的《孔乙己》中的选段,这时在分析完之后,还需要加入这样几句话:“这一点在鲁迅的另一篇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在他的《祝福》中,也运用了xx手法,展现出了xxx”。单一作品与作者其他作品的联系是不可缺少的。
做完一段文本分析之后,文本二也是使用相同的手法。但这时也许大家会有疑问,如果是长篇小说、或者戏剧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引用小说中别的章节的文字、或者是戏剧中别的几幕,总之不能仅仅关注于这40行,而要跳脱出来做一些整体的分析。40行文本与整体分析的比例大约在7:3左右。
4、提炼10个要点,这10个要点可以带进考场作为口试时的参考~
口试的时候学生可以拿着未批注版本的40行文本,但不可以拿着详细的提纲。但是学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表格里面,写下10个关键要点,这样在演讲的时候可以看着这些要点来提示自己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不过还是建议同学们在口试之前,把演讲稿提前背诵好~
这10个要点加起来不能超过word当中的10行,建议同学们截选论点句,这边提供一个10行要点表达提示的小模版:
1.开头介绍
2.论点一论点句
3.(文本一)-(手法1)-(表达效果)
4.(文本二)-(手法2)-(表达效果)
5.论点二
6.(文本一)-(手法3)-(表达效果)
7.(文本二)-(手法4)-(表达效果)
8.总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IB中文的相关资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ib国际学校、ib国际课程的资讯,请多多关注本网站,也可以添加我们微信kew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