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旅程中,IGCSE向IBDP(国际文凭项目)的过渡被许多学生视为一大挑战。网络上甚至流传着“不是IB生,而是IB‘牲’”的调侃,足见IB课程的难度之大。IGCSE与IBDP之间的课程难度差距显著,因此,对于即将踏上IB学习之旅的学生来说,如何在剩余的IGCSE学年里做好充分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IB课程新变化介绍
尽管有消息称IB必修课程将从6门缩减到4门(通过新增的“项目学习”替代2门SL课程),但这一政策要到2030年才可能全面实施。因此,对于即将升入IB的学生而言,仍需按照传统的6门必修课程(3门HL和3门SL)进行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8月起,IB对多个科目的考纲进行了调整,涉及学习内容、评价方式、课时安排和成绩比例等多个方面。例如,物理新大纲取消了选修内容,将其升级为HL必修;化学大纲整体知识点量减少,但加深了对个别重点知识点的学习;生物大纲则删除了一些内容,并明确了内部评估中文章的字数限制。
此外,今年还有三门IB课程进行了改革,包括环境系统与社会、国际政治和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这些新课程将于2024年8月首次教学,首次评估将于2026年5月进行。同时,IB也在逐步推进机考改革,从2026年11月开始,所有学校都可以参加机考。
IGCSE学生如何提前准备
面对即将到来的IB挑战,IGCSE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深化学术基础:IGCSE和IB在学科选择上虽然丰富,但IB更注重跨学科学习与整合。因此,IGCSE学生在选课时应保持多样性,以探索自己的学科兴趣。同时,对于已确定在IB阶段学习的科目,应扎实学术基础,努力在IGCSE大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对于IB阶段想学习但IGCSE未接触的科目,可利用暑假时间进行预习。
提升语言素养:IB课程中的专业论文写作是重要一环,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极高。IGCSE学生应提前进行论文写作训练,了解选题、构建论文结构、引用文献等技巧。此外,还应通过阅读学术例文或相关领域的文献来积累写作素材和灵感。
拓展课外学术:IGCSE通常更侧重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和教师主导的研讨,而IB则鼓励小组作业、研究项目和自我反思练习。因此,IGCSE学生应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参与创意性或实践性的学术项目或竞赛活动等方式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深化学术水平。
结语
对于即将在2025年九月开始IB学习的同学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仍是IGCSE复习和搭建课程基础。G1同学应特别注意课程进度和效率,遇到学习问题及时解决,以防影响后期课程的整体进度。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准备,IGCSE学生将能够更顺利地过渡到IB课程,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