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莱佛士书院是莱佛士书院、莱佛士初级学院的统称,作为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莱佛士书院一直都是新加坡最顶尖的学校之一,自1993年新加坡教育部发表官方的中学排名以来该校一直保持第一或第二,目前学生人数4000左右。
一、学校介绍
莱佛士书院有两个校园,莱佛士书院涵盖中学1-4年级(男校),莱佛士初级学院是两年制的(男女混校,类似我们的高中),所以用“莱佛士初级学院”的名字列入各大高校录取榜也是合情合理。该校同莱佛士女子中学(莱佛士女子中小学),三所学校并称“莱佛士家族”,开设直通车课程,使学生不必参加中学会考直接进入两年制高中学习;此外该校也开设特殊教育课程,面向全新最顶尖的1%学生。
莱佛士书院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学校由新加坡的发现者及首任总督、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爵士于1823年创办。目前学校的地址是莱佛士书院路1号,它是新加坡唯一一所其校名被用于路名的学校。1992年莱佛士书院被新加坡《海峡时报》评为新加坡最好的中学。莱佛士书院的图书馆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于1923年建成,要比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历史还长。今年是莱佛士书院成立的199周年,其首任校长John Henry Moor 还是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曾曾曾曾外祖父。
莱佛士书院每年被牛津、剑桥录取的学生数量,比伊顿公学还要多,是实至名归的“常春藤的直通车”。
这里的学生个个都是尖子生,成绩不只满足于考试取得A,他们还要在各科竞赛中获奖、考入各种各样的提高班、参加科研,而且必须要有研究成果。
二、知名校友
在该校近两百年的历史中,培养了新加坡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商界人士,包括三位总统,两位总理(即大家最为熟知的李光耀和吴作栋),四位国会议长和众多国会议员,校友都将自己称作“Rafflesian”(莱佛士人)。
莱佛士书院共诞生了96位总统奖学金得主,这也是新加坡最高荣誉的学术奖学金,除了需要最优秀的成绩和课外活动能力外,奖学金得主还需具备出众的领导能力。从新加坡1965年开国至今,已有超过200位总统奖学金得奖人——莱佛士书院遥遥领先,雄踞半壁江山。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太太柯玉芝都是女皇奖学金(总统奖学金的前身)得主,前总理吴作栋、现任总理李显龙和太太何晶也都是总统奖学金得主。新加坡从来都是学霸治国的典范,标准流程就是考上莱佛士书院,然后莱佛士初级学院,一路顺风顺水拿政府最高奖学金,去英美深造回国,进入核心领域就职,就此一路仕途坦荡。
三、校园文化
1.座右铭:
Auspicium Melioris Aevi
(拉丁语为'更美好时代的希望')
2.使命:
培养思想家、领导者和品格先驱,
他们通过领导和服务来服务。
3.颜色:
绿色、黑色和白色是莱佛士之家的标准颜色
并被采用为学校校徽。
4.校徽设计理念:【坐落在 RI 峰顶上的狮鹫结合了鹰的速度、飞行和洞察力与狮子的力量、勇气和威严。它被一顶王冠所环绕,象征着学校持久的力量以及对广大求知者的召唤。双头鹰向东方和西方寻找灵感,代表一方面从过去的教训中汲取力量和洞察力,而另一方面则展望未来的丰富潜力。顶部的中心是代表金剑勋章的双奖章,这是该地区最受尊敬的王国之一亚齐苏丹于 1811 年授予莱佛士的个人装饰。莱佛士高度重视这一荣誉,并于 1817 年将其纳入他的徽章。上部奖章上以爪夷文书写的是苏丹 Alaudin Jauhar Al-Alam 的致敬.较低的奖章上有一把 kris,这是一种独特的不对称匕首,原产于东南亚。既是武器又是精神物品,kris象征着英雄主义。徽章上有爪夷文和拉丁文铭文,激发莱佛士人的多元文化观。】
四、书院传统
每一届新生入校后,学长将带领指导新生蒙住眼睛夜间步行穿梭学校,并参加为期3天的露营活动,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莱佛士精神”。结束后学校会举行仪式,向每位新生颁发校徽,象征其正式融入了大家庭。
再如,每届莱佛士学生都要学唱“届歌”。莱佛士书院共有3首届歌,由每年中学4年级的学生交给中学1年级学生,象征着学校文化的传承。
另外,在体育活动方面,橄榄球是莱佛士书院最重视的体育项目了,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都必须学习打橄榄球。
五、特色文化
莱佛士书院像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样,有以动物为标志的学院区分制度,以及每年的竞技和评分。
莱佛士书院被分为五个以早期的校长和主要人物命名的学院。每个学院由一个学生委员会领导,并有一个独特的身份、颜色、吉祥物和口号。学生们通过参加校际活动为自己的学院赢得分数,分数最高的学院在年底最后一次集会上被授予学院奖牌。
如果您有意向送孩子去新加坡初级学院念书深造,不妨搜索新加坡教育网,有更多实时资讯等你来噢!
JCU Singapore
East Asi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HRM College
PSB Academy
Kaplan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Singapore)
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