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新加坡理工学院学生对方言一窍不通,却制作出方言教学短视频,鼓励年轻人学习简单实用的短语,说服尚未接种冠病疫苗的长辈打针。
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三女一男学生组成的制作小组,老师介绍接下广告公司Tribal Worldwide Singapore的任务,构思如何通过年轻人,把有关接种疫苗的信息传达给年长者。
小组成员之一、电视与数码媒介创意写作文凭二年级学生黄天恩(18岁)表示,小组起初想要制作网络“表情包”(meme)或指导手册,但担心可能不够有趣。经过几番讨论,才决定制作方言教学短视频。
在广告公司的“CB Daiji”(福建话意指“什么事情”)团队协助下,他们为本地五大方言福建话、潮州话、广东话、客家话和海南话,分别制作一分钟多的视频,针对年长者常见的四道问题,教导年轻人如何用方言回答。
例如,当长辈说怕打针会痛,可以回答:打针一点也不痛,感染冠病不是更不好?
黄天恩说:“年轻人学习方言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跨代交流。尤其一些祖父母可能听不进政府的呼吁,但孙辈说的话或许还会听一听。”
另一名小组成员、媒体与传播文凭二年级学生黄惠仪(18岁)说:“虽然视频不至于能让年轻人完全学会以方言沟通,但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也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尝试学讲自己的方言客家话。”
为了让视频更具趣味性,吸引年轻人目光,视频采用了诙谐的插图和轻快的背景音效。
视频尽可能保持简短,也方便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卫生部长王乙康日前就在facebook赞扬学生的创作和助人精神。
新加坡目前三分之二的人口已经接种至少一剂冠病疫苗。但70岁及以上群体的接种率开始出现瓶颈,有71%已经接种至少一剂疫苗或已预约接种,而其他年龄段均已接近或超过80%。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幸福老龄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Successful Ageing)通过新加坡生活与健康研究(Singapore Life Panel),每月平均向7200名年龄介于56岁至75岁的年长者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2021年2月至6月调查数据显示,56岁至75岁年长者的疫苗接种率是有所提升的,但增幅在今年5月到6月逐渐趋缓,仍然有一部分年长者对接种疫苗持保留态度。
研究显示,71岁至75岁的年长者最有可能对接种疫苗表示抗拒,不愿接种者占比6.52%,这个年龄段的调查对象共有1211人。
但这并不表示年纪越大就越抗拒接种疫苗,在66岁至70岁年龄段的调查对象中,不愿接种者只占了3.98%,比61岁至65岁族群低。
在年龄介于56岁和75岁的人群中,不愿意接种疫苗的理由也是多种多样。
最主要原因(占79%),是担心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其次是不相信任何疫苗(占25%)。少数人坚决不接种,觉得自己染病的概率很低,又或是认为打了也没用,因为其他国家的疫情还在蔓延,有的还在观望,或是要选择其他疫苗。另有少数人(如独居者和行动不便)则是需要他人帮忙和陪同。
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接种疫苗的经验看,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所谓的“疫苗犹豫”(vaccine hesitancy)问题,新加坡也不例外。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也只能靠事实说话。当大多数人都打了疫苗而且没事之后,少数犹豫者应该就会逐渐建立信心。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地年长者的疫苗接种率,该报告建议当局提高年长者对疫苗接种的信任度,重申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考虑到有些年长者并不信任官方信息,他们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许是更好的信息传播者。当局也可以鼓励年轻一代陪同家中长辈一起去接种疫苗,并且鼓励各大企业让员工请假,方便他们陪伴老人。
此外,一些独居的年长者也可能需要社工伸出援手,鼓励他们接种。
以上就是本文新加坡理工学院信息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新加坡理工学院优势、新加坡理工学院专业以及新加坡理工学院学费等信息的家长和同学欢迎大家在线咨询哈!
JCU Singapore
East Asi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HRM College
PSB Academy
Kaplan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Singapore)
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