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网

新加坡教育“内卷”真相:并非如外界所传,实则与中国大相径庭

2024-08-16 10:43    阅读量:1235

近日,新加坡教育因歌手孙燕姿辅导六年级孩子备战PSLE(小学离校考试)而再度成为热议话题,甚至有声音将其与中国高考相提并论,称新加坡教育之“卷”更甚于中国。然而,深入剖析后不难发现,这一说法实则偏颇,新加坡教育的竞争态势与中国相比,在多个维度上均展现出显著差异。

首先,将PSLE比作中国高考,虽具修辞之效,却忽略了两者在残酷程度上的本质区别。PSLE作为新加坡小升初的关键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中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决定性作用相比,其影响范围及后续选择空间仍显宽泛。新加坡的多元升学路径,使得一次考试不足以决定学生的终身命运。

谈及“内卷”,其核心在于资源有限性与竞争激烈性的双重作用。若以此衡量新加坡与中国教育的“卷度”,则需从参与人数与资源配比两个维度出发。中国大陆虽高校众多,但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尤其是顶尖学府如清华、北大等,录取率极低,竞争异常激烈。相比之下,新加坡虽国土面积小,但其高等教育体系却相对均衡,顶尖公立大学的招生比例显著高于中国同类高校,使得新加坡学生在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拥有更高的概率。

具体而言,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及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等顶尖学府,其招生规模与本地适龄人口相比,呈现出较高的录取率。以2003年出生的新加坡人为例,其获得这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概率高达38.6%,远高于中国大陆的0.7%。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新加坡教育在资源分配上的相对宽松。

此外,新加坡教育系统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也是其“内卷”程度较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新加坡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取消小升初分流制度,推行按科目难度分班,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同时,理工学院与本地大学之间的升学通道也逐步拓宽,为更多学生提供了上升空间。

综上所述,新加坡教育虽有其独特的竞争压力与挑战,但与中国相比,其在优质教育资源获取、教育体制灵活性及多样性等方面均展现出较为宽松的环境。因此,将新加坡教育简单归结为“内卷”严重,实则是对其教育现状的片面解读。对于新移民家长及社会各界而言,应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新加坡教育,避免被误导而陷入不必要的焦虑之中。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120 苏ICP备17009794号-33 版权所有:南京课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marler.cn

在线留学评估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出国留学时间
计划在国外完成
高中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
在读学校
在读年级
在读专业
拟读专业
外语成绩
TOEFL
  • TOEFL
  • IELTS
  • GRE
  • GMAT
  • AEIS
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请您尽可能的将信息填写完整 提交评估 重新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