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来说,平时交流用汉语,只有在课堂上才会学习英语,而新加坡中小学除了要求学生学习英语之外,还要学习第二语言,即本民族语言。
但是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三年来,因有特殊教育需求而豁免修读母语的小六生,每年平均有890人至900人。
豁免修读母语的情况包括,被诊断有特殊需求以致整体学习能力受严重影响,以及在没有学习过本地官方母语的情况下,中途转入本地学校。
所有豁免修读母语的申请都交由教育部的一个咨询团评估和定夺。这个由特需教育及课程专家组成的小组,必要时会根据个别案例,进一步咨询医疗专家。
母语课程因材施教
针对特殊学生,咨询团会参考诊断报告,同时也向校方了解学生母语学习进度、上母语课情况,及整体上能否应付学业等。
教育部评估申请时,没有既定方程式,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以及是否有必要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也是其中考量因素。
至于中途转入本地学校的学生,教育部除了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也会考虑他们之前生活过的国家,及家庭用语等。
在读写母语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可在小五和小六选修基础母语;升上中学和初级学院后,则可选修母语B。
基础母语和母语B着重听说能力,对书写能力的要求相对减轻,目的是让学生能继续接触和学习母语。
新加坡的双语政策
第二语言:母语
新加坡政府允许各民族和团体办学。但第一语言一定是英语,第二语言才是本民族语言。两种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每个毕业生的华语读写水平都要过。
因此,新加坡的家长特别重视人生起跑线的优势,大部分的幼稚园、托育园也就把双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
配备双语老师
新加坡的很多学校,同时配备了英语老师和华语老师。并要求说英语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说英语;说华语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说华语。
而在教室或教材上,英语和华语也是同时出现的。如:在桌子上贴有“桌子”和“table”的文字,在椅子上贴有“椅子”和“chair”,每个孩子的名都有英语和华语名。
这些英语名、华语名分别出现在孩子的英语作业和华语作业上,由于多次的出现,两岁多点的孩子就能认识自己的英语名和华语名了,到能写字时,自然就能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