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教育趋势:从两个极端,走向一个平衡……
放眼全球,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从两个极端向平衡态发展的过程。
这两个极端分别是——以亚洲为代表的“唯成绩是论”和以欧美为代表的“让孩子自由成长”。
而现在,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在向两者的中间靠拢。
英国引进中国小学数学课本,中国老师走进英国课堂,传播中式教学方法;
中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也在不断弱化成绩在学生评定中的占比,增加学生自由发展的课外时间。
BBC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
不唯成绩是论,孩子可能会发展的更好!
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新加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小一小二生无需考试和测验;
新加坡教育部将在未来三年,逐步取消中、小学部分年级的考试;
取消中学阶段的分流制度,以全面科目编班代替。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表示,取消年中考试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掌握新科目以及适应更繁重的课业要求。
多年的教育发展,已经让我们认识到,单一的,极端的教育评测标准,会让孩子处于木桶效应的尴尬境地:
考试成绩优异,但缺乏思辨能力;
考试成绩优异,但眼光局限;
考试成绩优异,但缺乏主见;
正是这些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出国留学,期望补齐自己的短板。
当然,完全的放任自流的教育,同样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成绩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是不可缺少。成绩评判的优势&中国留学生的优势就是——夯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在寻求“教育平衡”的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但这一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也正确的趋势。
改变思维模式的同时,家长的“信心教育”很重要!
新加坡儿童会(Singapore Children's Society)曾经对新加坡本地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与孩子的成绩成线性正相关关系,日后更有自信考取大学文凭:
“家长信心高的中学生对自己能考取大学文凭的信心,是家长信心低的中学生的2.63倍。中学生受到家长信心影响的程度更大,高于小学生。”
这项研调查旨在研究中小学的“等级”之分对学生自我概念与志向的影响,以及学生在学业上的自我概念或家长对孩子的信心是否能削弱学校类别的影响。
研究员通过调查问卷向601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收集资料,学生年龄介于9至17岁,都是新加坡本地主流学校的小四至中四生。
受访者平均来自“名校”与“非名校”。就中学而言,研究把名校定义为提供直通车课程的中学,其余则属于非名校。
● 非名校生信心比名校生低
研究显示,在不把家长信心程度考虑在内的情况下,名校生对自己能考取大学文凭的信心,是非名校生的2.57倍。
就读名校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信,也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信心,这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
反之,非名校生对考取大学文凭的信心比名校生低,家长对孩子的信心也相对较低,进而影响孩子的自信。
如果家长能改变他们对“名校”“非名校”的看法,对孩子的信心就不会受学校类别左右。因为家长原本就对名校存有既定观念,所以才会形成恶性循环。
准备去新加坡留学的同学如若遇到了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排名、新加坡留学申请材料以及新加坡留学体检费用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