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地学习华文的风气一年不如一年,这是大家共同的感慨。
为了促进华文学习,教育部设立的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CPCLL)时常举办别出心裁的活动,以承载语言的各种形式鼓励本地学生学习华文,比如通过歌词创作、广播剧创作、和文学写作等。今年,委员会推出了新花样:把华文融入街舞,以东西方合并的形式,把华文重新包装为一个更“酷”的语言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今年,委员会首次和中文儿童平台满满通合作,联办“爱上华文街舞比赛”,锁定目标是热爱舞蹈的小学生,希望小学生的参与能激励身边的朋友感受华文的魅力,一起爱上华文。
学生得组成五到十人的舞蹈团队,按照比赛主题曲《爱上华文》和其他华语歌曲编出街舞表演,表达对爱上华文的诠释。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多用华语,学生在表演之前也须用华语介绍团队。
根据《联合早报》的报道,这次的比赛一共吸引了来自25所小学的125名学生参与。舞蹈队伍首先录制了舞蹈视频参与筛选,过后由评委和公众投票决定入围决赛的团队。大决赛早已在3月23日圆满落幕,胜出的前三支团队则有幸参与录制主题曲的音乐视频,来看看小朋友们的成果:
西方流行的街舞能呼吁小学生爱上华文吗?
怎么样?是惊喜还是惊吓?
起初看了视频,小新君总觉得充满违和感:一个歌颂著学习华文多美好的视频,怎么孩子跳的都是源自西方的街舞,毫无中华文化的元素?鼓励孩子们学华语,还得从西方街舞取经吗?一位同事就说,如果把主题曲换成一首英文音乐配合孩子们的舞蹈,可能还会觉得很合适呢。
街舞这风格的舞蹈源自美国,是嘻哈文化的一部分,要细分的话则包括机械舞、锁舞、 霹雳舞、甩舞等种类。
一个以推广华文为主的街舞比赛,舞蹈表演应该要融入中华文化的元素,但主题歌的音乐视频里似乎见不到,所以小新君就去看了一个个大决赛的比赛视频,想找出中华文化的蛛丝马迹。
按比赛规则,每个团队必须使用主题曲《爱上华文》进行编舞。团队可将主题歌曲进行混音编辑,重新排列,其它融入于编舞的歌曲必须是华语歌曲。
“聚英舞蹈团”在舞蹈中融入武术、带上春联作为道具,更在服装上下了功夫。
该团成员都是来自聚英小学的学生。(Youtube截图)
获得亚军的“宇亦佳贤哲动力舞团”在舞蹈上也融合武术的元素,以写了书法的纸扇带出团名。
该团成员是来自康培小学和弥陀学校的学生。(Youtube截图)
“立伟特工团”则带给大家《千手观音》, 最后荣获季军。
“立伟特工团”的团员都是来自立伟小学的学生。
“五特”则索性把最能代表华文的日常用品——华文课本,带上舞台当道具。但是,如果一个小学生唯一认识和接触的华文书籍就是课本,他真的对华文有兴趣吗?
该团成员都是在MADDspace舞蹈学院认识的。
“火箭小舞霸”在表演中以到位的locking(锁舞)、手指舞和各种街舞技巧称霸冠军,但唯一的华文元素恐怕就是最后脱掉外套时,直接告诉观众“华文也可以很酷”的那一刻了。
该团团员虽然都来自不同的小学,但他们都是Recognize Studios 街舞学院的学生。
由此可见,不少队伍都有在比赛时加入不同的中华文化的因素,但在最后的主题曲音乐视频中,几乎见不到,不清楚舞步是如何呼应《爱上华文》的。
另外,这场比赛的评分标准固然是以舞蹈编舞和创意为主,但是歌词的理解能力也占了不小的一部分。小新君好奇的是,这部分又是如何打分的?
励志歌词能呼吁小学生爱上华文吗?
为了这次比赛,主办方特地邀请了本地几位年轻音乐人,创作主题曲《爱上华文》。作曲人分别是在2006年走红的《迷路兵》乐队主唱Nic Lee,和在 2017年演唱过贺岁电影 “财神爷” 插曲《终生伴侣》的Kelvin Mun 小胖;作词人则是演唱《等著一个人》和《回到一个人》的创作歌手许庆锐。大家来看看歌词:
像种魔法
超越你的想像
华文千变万化
一笔一划
耐心慢慢跟着我的步伐
没那么困难
bo po mo fo
还有什么
de te ne le
也难不倒我
这是母语 brr
不能放弃
就像多年来的历史学问不能失去
没人可以代替
这文化没人能比
李白说的窗前明月光非常熟悉
不管到哪走走
机场车站港口
只要华语说出口不怕没有朋友
几千年的文化
我们别忘了它
世界华人和我一起
只要有你就有动力
有趣又不复杂
我们多使用它
口才如刀利
继承的好处
动感节奏让我灵活开始跳起舞
总是说很累
怎么学不会
字也写不美
非常烦 woo
不要烦恼这都不重要
一步两步往前继续跑
只要我们一直努力
只要相信我们可以
这个世界在你手里
不要忘记这个意义
我明白你的心情
太多东西伤脑经
但这是我们的根底 兄弟们上场一起拼
根据报道,作词人许庆锐希望以朗朗上口的歌词让小学生轻松学华语。许庆锐分享,他自小就觉得华文文化博大精深,很有意思。于是,他在主题曲里将华文比喻为魔法,希望歌曲能激发年轻人学习华文的热忱。他说:
“华文是一个非常奥妙的语言,希望大家能在我的歌词中感受到华文的无限魅力。”
或许是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华文水平,歌词才包装得比较简单易懂。但美中不足的是,歌曲里虽然不断告诉大家华文是个有用的语言,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却鲜少提及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具体例子。
倘若希望小学生能透过学习歌词加深对华文的理解,一句大家都知道的“李白说的窗前明月光”可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又或是提及台湾使用的注音符号“bo po mo fo”,也实在是跟使用汉语拼音的新加坡搭不上边。
宣传中华文化的华文歌,小新君能想到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由台湾女团S.H.E演唱的《中国话》。不管是歌词里的绕口令“扁担宽 板凳长 扁担 想绑在板凳上”,或是把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平仄仄平平仄”唱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或许,下一届爱上华文街舞比赛的主题曲歌词,可以融入不同的成语和俗语,激励参赛者深入了解它们的出处,也许还能把成语故事里的情节融入舞蹈中呢。
比赛到底有没有成功推广华文?
比赛落幕后,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在面簿上发了这段话:
“爱上华文街舞比赛”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比赛。它让学生通过新颖活泼的方式学习华文,体现了“乐中学,学中乐”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参赛者们也共同制造了学习华文的美好回忆。语文的学习不应该局限在课堂内,而应该融入生活中。”
的确,学习华文不应该只限于课本,现在透过阅读、听歌、甚至看电视剧,都成为了辅助学习的方法。可能委员会是从近年来的中国综艺节目《中国新说唱》和《这!就是街舞》获得灵感,才想以街舞和饶舌这些原本是西方的表达方式为小学生学习中文注入更多乐趣。
但悲哀的是,这或许也意味着,本地小学生已经不太懂得欣赏华文本身的古典美,非得包装得像街舞和饶舌一样“酷”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透过街舞学习华文非长远之计,委员会或许是希望能透过这个比赛激起其中几个孩子对华文的兴趣,以后再以他们各自的方式进修华文,但前提是得确保孩子的成长环境一直与华文华语亲密接触,一直受到华文的熏陶,才能让他们维持学习的热忱。
据报道,参赛者均表示自己为了这次比赛,认真研究了曲子的歌词,在细细体会歌词的含义后,就能更融入和投入舞蹈。他们有了第一次用华文歌编舞的体验,也觉得华文变得更酷了。
但要让小朋友们真正爱上华文华语,而不只是把华文华语当工具,就不能只靠一个“酷”字。这场街舞比赛是否成功让小学生们对华文华语留下深厚的印象,他们对华文的兴趣又能持续多久,只有参赛者自己才知道了。
想去新加坡留学的同学如若遇到了新加坡留学读研费用、新加坡留学行前准备以及新加坡留学雅思要求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