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四个地区,在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潮之中,紧抓风口,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跃成为亚洲较发达的几个地区。
由于发展迅猛,经济增速极快,这四个地区被冠以“亚洲四小龙”之名,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他们铸就的经济发展神话也是烙印在许多国人心中的记忆——那一代国人心中对四小龙,心中除了羡慕,更多的是思考,思考未来中国该如何借鉴四小龙的发展模式。
而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四小龙的神话却早已不在,经济增速常年放缓,优势产业不断被我国大陆地区挤占,在走衰的路上,四小龙一去不返。
如今,客观地说,四小龙之中,新加坡是独领风骚——这不光体现在其人均GDP位列世界前十,四小龙之首,更凸显于新加坡政治、经济形势稳定,未来看好……而其他三位“小龙”,却或多或少存在着无法忽视的巨大问题。
为何新加坡能够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下安稳地发展到如今呢?新加坡教育网以一家之言为大家揭示其中关键。
“亚洲四小龙”的本质
既然要看清新加坡发展的关键,就不能不将视线拉回数十年前,看看四小龙发展的模式,发展的机遇从何而来,为何他们能够脱颖而出。
我在开篇提到,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潮中,亚洲四小龙抓住了风口——如果我们将这一概念说得更加通俗,便是很简单的道理。
发达国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产业转移,一些“低端”产业,收益不再占据主要成分,但需求依旧庞大,于是这些“剩菜剩饭”,便成了亚洲四小龙,包括日本的“饕鬄盛宴”。
再说地直白些,就是美国“多余”的产业,交给了其他地区,而美国本土,则轰轰烈烈地进行进一步的产业变革,世界的先进技术、高端产业几乎都出现在美国。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个本质,我们就更能够理解现在亚洲四小龙的处境。
用“仰人鼻息”来形容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几国、几个地区再合适不过,日本的汽车行业、台湾的半导体行业、韩国的电子以及新加坡的精密制造工业,香港的金融和房地产业,这些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接近退役的经济“发动机”。
这些国家和地区高度依赖欧美的尤其是美国的产业转移,那么对美国经济的整体依赖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欧美经济进入迟缓的增长期,四小龙的风光就会受到威胁。
而近年来,欧美地区发达国家出现了众多体制内无法解决的社会会问题,经济也在动荡中出现大规模的衰退,作为以发达地区为执牛耳的四小龙,自然也难以摆脱诸恶缠身。
发展的上限
资本的世界,发展并不是一件“公平”的事, 必然伴随着制衡与对抗,最终世界的经济形势只能是金字塔的形状,谁都想当“塔顶”,而谁都知道“塔基”才是多数。
尽管高端产业利润丰厚,服务业占比是发达国家的重要指标,但不能没有人从事纺织业,不能没有人从事农业活动,也不能没有人为新楼添砖加瓦,一旦一个建筑工人拿起文献学习高端技术,他就客观上对校园里的高材生形成了威胁,如果他足够聪明,或者过于聪明,二者就将会是竞争关系。
四小龙,包括日本在内,这些地区最大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共通之处,就是规模有限——发展得再强大,也无法撼动世界的固有资本。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一度与美国一争高下,最终在美国的极端打压和军事威胁之下作罢,巨大的经济泡沫形势使日本再没有机会撼动美国的经济地位,同样的事情在德国也曾发生。
就像人类再健壮也无法和拿着热武器的对手抗衡一样——抛开军事、政治硬实力谈经济,是掩耳盗铃的行为,一旦有国家通过经济发展逼近或者威胁美国地位,就会被美国施加各种制裁手段,而由于美国的军事霸权依然存在,任何国家也无法通过武力手段摆脱制裁。
亚洲四小龙的通病,就是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之下,无法挣脱拦截,固有的上限就在那里不会动摇,同样的惨剧在韩国也曾发生——而台湾则完全沉沦于劣政的深渊,领导人的无能和民粹主义的泛滥使得台湾政客更像是为选举和支持率而生,而非为经济繁荣发展而生。
新加坡的上限则更容易理解,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二,规模极度有限,即便产业再发达,也无法动摇新加坡发展的极限,这是小国的悲哀,却也是小国的优势,上限就在那里,无法左右国际话语体系,但发展却更为迅猛。
四小龙、日本的今天
纵观这近数十年来,四小龙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韩国仍然在缓慢逼近日本的国际地位,人均经济总量在发达国家中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有望摆脱“发达国家守门员”的桂冠。
日本虽然经济一直处于低迷,但根基稳固,业者也大都不看好韩国在未来威胁到日本的经济地位,但发展形势无疑是很差的。
台湾,则除了台积电以外,并没有发展形势很好的大型企业,半导体依旧是台湾的优势产业,但许多其他产业都已经被大陆抢夺,再加上台湾的政局不稳定,领导人失职,台湾甚至是四小龙之中经济增长垫底的地区,不论是岛民还是外界,对台湾未来的形势都不看好。
香港虽然最近频频发生大规模的动乱,民众怨声载道,但香港总体的经济水准还在,人均GDP也在发达世界之列,并且位列四小龙第二,不过长期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使香港难以从优越的自我感觉中脱离。
而新加坡,则是四小龙中,至今为止独领风骚的——不但人均GDP位列世界前十,超过6万美元,而且政坛相对稳定,发展前景也被外界看好,可以说是四小龙甚至亚洲公认的大都会。
为何新加坡独领风骚?
回到标题,为何新加坡可以摆脱产业转移的陷阱,摆脱美国的钳制,甚至跻身世界前列?
以小新君拙见,内部、外部原因皆有,原因有三。
其一,是新加坡的规模决定了上限,并不足以构成威胁,欧美传统发达国家没有对其进行封堵。
这就可以想象是一片池塘就算鱼肥水清,也难以和江河湖海争高下一样——新加坡的发展极限,是瑞士、瑞典、挪威、丹麦、卢森堡的模式,可以成为重要的中立国,可以民富国安,但国际地位不可能与英美这样的传统强国相比,体量决定了新加坡不会被忌惮。
所以新加坡在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走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时,不会有太多阻碍,这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其二,是新加坡拥有强势的政府,所以推行改革、转变国内产业结构可行性更高。
新加坡的国有企业经济总量占比很高,相比资本的声音,政治强权的声音更大,推行改革的态度更坚决,反对党的存在更多的意义是监督,而非参政议政,这一点是四小龙之中罕有的。
我们都知道,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一件可以和平探讨的事——都是要把一部分旧事物抛到垃圾桶里的,这就涉及到利益的转移和人才的流动了,一旦触碰到某些人群的蛋糕,改革就会遭遇阻力。
如果蛋糕的主人在社会上有足够的话语权,情况会更加糟糕,这也是近年来在西方社会广泛爆发的民粹主义之风的根源——既得利益者为了稳固固有利益,宣传、诱导、煽动普通民众或利益相关者进行政治斗争,这些国家和地区就不具备新加坡的优势。
其三,就是新加坡经济模式的极速转弯和变革。新加坡在高新技术产业、教育领域、电子产业、精密制造业上发展迅速。
其实第三点就是建立在前两个原因之上的,但单独将它提出,也是小新君想要以此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非一句空话,想要掌握经济的话语权,没有尖端科技能力是痴人说梦。
有些朋友会提出质疑——像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虽然依附美国,产业极度依赖原油出口,但经济的话语权也是存在的,国家也是高度发达的,这又作何解释?
小新君不想拿“原油总有开采尽”的一天这样的陈词滥调来反驳,我只说一点,人类社会对能源的依赖,是不断进化不断进化的。
在古代社会,木材、木炭绝对是最重要的能源。
近代社会,煤炭逐渐取代木材,成为了最重要的燃料,也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燃料。
而更近的这百年多来,石油成为了最主要的能源,而其他诸如天然气、清洁能源等,很难与石油抗衡。
但随着核能的不断开发,和磁约束核聚变技术越来越近,还有各种形式的新能源不断开发,在未来的某一天,石油资源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取代的,而科技力则不会被取代,是国家永远的发动机。
结语
新加坡作为四小龙之中目前发展形势最好的地区,未来将持续吸引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但世界经济局势的未来,还是要依靠中美两国的博弈来决定,这一点是无论任何国家也无法绕开的。
而对于贸易依赖中美的新加坡来说,和平稳定的未来是新加坡人的愿望,也是新加坡经济不会遭受重创的源动力。
大家若想了解新加坡留学生活费用、新加坡留学硕士条件以及新加坡留学学费多少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