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而教育则是重中之重,不仅是国内的中高考始终抓人眼球,新加坡留学也是越来越热门。
而在很多留学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最多的现象就是中国学生还是和中国学生一起玩。我们总说,出国留学最重要的就是感受其氛围,学习其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孩子总是抱团对融入当地环境并没有好处。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了
中国留学生融入当地人的圈子呢?
其实总结为两点就是:交流和玩法。
勇敢表达,克服语言交流障碍
克服语言交流障碍第一件事就是勇于表达自己
很多留学生因为交流障碍,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开口表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学生们的交友,当一个人无法准确表达他的思想时,他的人格魅力就无法表现出来,自然就会降低别人和他交友的欲望。
大多数留学生担心自己出口成错,担心自己的口音被别人嘲笑,便抱着一种“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态度去生活,把自己放在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自得其乐”,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建议
可以与当地学生共同学习,这样不仅能更加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对于交谈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多参与本土文化活动,在校园里参与一些本土学生较为喜欢的社团,与他们一起参与体育运动,参与学生聚会和派对。
克服语言交流障碍第二件事就是要“听得懂”
大部分留学生初到国外,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聋哑时期”,听不懂别人说话,也表达不出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一些雅思成绩7.0以上的学霸级人物,也会发现自己就算听懂了课上老师在讲什么,也听不懂同学们课间在交流什么,还有留学生因为不知道老师留了什么作业,什么时候考试,闹出笑话。
建议
提高词汇量并熟练运用。阅读原版书籍和报刊,扩充词汇量,并且要知道什么时候用,该怎么用,这种意识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所以要做到坚持不懈地练习。否则无论多高的词汇量,如果不会用,在与别人交流时还是一样听不懂!
适应口音并有选择地模仿当地口音。每个国家因为地域差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口音,像英国有东伦敦音、苏格兰口音、纽卡斯尔口音等等,选择当地最常用的口音进行模仿。常看看特色电影,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你就会慢慢习惯当地的说话方式并且发现自己听得懂了。
包容开放,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
思想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经过漫长的时间流逝,由于思维方式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思想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多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不仅能带给留学生与更多当地学生及其他国际学生共享的话题,也让彼此在面对彼此差异时更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提示
在与人交往时,尽量避开当地文化的一些日常禁忌。
肢体语言文化差异
盯着别人的眼睛看,在一些国家是表示对对方感兴趣;但在有些国家,会被认为是无理的行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做OK的手势,在美国表同意;在日本人眼中,这个手势表示钱,好像是在构成一枚硬币的样子;而在法国,这个手势表示“零”或“毫无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德国,这个手势很粗鲁;在巴西、希腊和意大利的撒丁岛,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手势。
竖起大拇指,在美国表示“很好”“干得不错”,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竖大拇指还通常用来表示搭车;但是在尼日利亚,这个手势被认为是侮辱性手势;在澳大利亚则表示骂人;在伊朗、伊拉克等很多中东国家(还有一些西非、南美国家),这更是一个挑衅的行为,在中国外交部的公民出国指南中,有明确的说明“向伊朗人称好的时候不能竖大拇指”,伊朗人都非常忌讳这点。
还有在很多国家,点头是肯定摇头是否定;但是在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希腊的一些地方以及伊朗,却是点头否定摇头肯定。
提示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差异,有时候就会造成误会,甚至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语言文化差异
在美国,很多能用陈述句说的话,他们往往都要用更有礼貌的问句表达。比如:在美国学校打饭的时候,把“我想要一块比萨 I want a slice of pizza” 换成“我可以来一块比萨么?Can I have a slice of pizza?”顿时就悦耳、有礼貌了很多。但是如果美国人说“Talk to you later 一会儿和你聊” 和 “We should have lunch/dinner together sometimes. 咱们有空真应该一起吃个饭”,则表示“再见”的意思,如果你真的问人家“什么时候?”,对方估计只能尴尬笑笑了。
建议
通过国外新闻、国外文化介绍书籍等逐步掌握中外文化的差异,为文化沟通做好基础准备,融入他们的圈子。
自信勇敢,做最真实的自己
以诚待人
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待。同样,用最真实的自己去与人相处,才能收获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要为了社交改变自己的性格
尊重自己。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建立的基础是彼此尊重和人格平等,要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不要为了建立社交关系而刻意去改变自己的性格,更不要为了让谁喜欢而去讨好,讨好并不能得到朋友。相反你可爱独特的个性或者某方面出色的能力才能帮你交到好朋友。
一个中国人,说着自己并不精通的语言,远渡重洋去另一个陌生的国度生活,甚至要煎炒烹炸样样精通,比起那些可能连自己国家的首都都没去过的本地学生,无论在学识、阅历还是思维能力方面,不说甩他们半个地球,至少是不输他们的。这也并不是想让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肆意彰显你的与众不同,而是希望你能够做自己,不用特意为了迎合别人而做出改变。你只要勇敢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将自己对每件事的看法表达出来,哪怕是用磕磕绊绊的语言,他们就会表现出与你交流的兴趣。
利用SocialGraph社交图谱
牛津大学的教授 Robin Dunbar提出了Dunbar’s number这一概念。
Dunbar’s number指的是人们的社交关系可以按亲疏分为几层。
最近的核心朋友仅有5人左右。而每层的人数以3倍增长。
核心的朋友(strong-tied relationship)指的是经常能见面聊天玩耍的朋友。外层的朋友(weak-tied relationship)往往是朋友的朋友,仅有一面之交,甚至仅仅是fb上的点赞之交。
这启示我们,人们能维系的稳定的社交人数是有限的。
但社交网络如facebook,snapchat等能够用一种快捷且廉价的方式维系并拓展外层的社交关系。
所以,即使你并不擅长日常social,不习惯喝酒开趴,你也依旧可以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人际关系的管理。
多了解身边同学的日常,关注热门话题。另外,可以常翻翻facebook上的event功能,里面必然有各种活动等待留学生的参与。
至于要不要去健身,要不要把精力放在social上,要不要把自己打扮成ABC,智者见智。
融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
或许,你脑海里根本就不应该没有“融入”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我有一些外国朋友,我也有不少中国朋友。
还是那句话,Don't judge。
以上就是小编向大家介绍的快速融入新加坡生活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新加坡公立留学、新加坡留学签证办理的资讯,请多多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