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新加坡政府认为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关注信息与技术的教育。为此,新加坡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总体规划策略,其主要内容有:在1997 -2002 年内投资20 亿新元以购置电脑,为学校建立全面的网络,开发软件及教材,教师培训等;另外每年还要技人6 亿新元作经常性开支。信息技术教育的加强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提高新加坡人的素质,增强新加坡经济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
此外,1999年,新加坡进行教育电子簿试验,这也是“信息科技教育计划”的一项内容。这项试验在德明中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告别了沉重的书包,取而代之的是不足二斤重的电子书包。
2003 年发布的世界各国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排行榜显示,新加坡“计算机网络准备能力指数” (NRI) 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从中可以看到新加坡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条件。在基础教育中,新加坡更是广泛利用其优越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1.学生与教师的电脑配备
1996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信息技术教青总体规划,到2002年,新加坡的信息技术教育总体规划, 到2002年,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小学生与电脑的比例从7:1 变为2:1 ,中学生与电脑的比例从5:1变为2:1 ,即在所有中小学校,每两名学生就拥有一台电脑。还有“教育电子簿”试验的推行,使新加坡的“智慧岛”计划成为可能。
2. 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2003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二期规划,要求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建立动态灵活的新型课程。规划方案包括:开发丰富的数学媒体教学内容(自然科学、语言学、人文科学、美学),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建立全新的基于网络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开发数学化文件夹。新加坡教育部计划2伽年之前在所有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前,新加坡小学近30% 的课程用电脑进行教学。
3. 课程评价中信息技术的使用
1997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上应用的总蓝图,提出所有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评价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侧重对学生进行信息使用,思考和沟通能力的评价。2003 年的二期规划又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扩大评价的范围和方式。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表现作出诊断性评价。此计划有三种更快、更有效的概念和技能评价系统,即适应性测验系统、自动论文评分系统和反剿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