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家品牌的塑造,就没有新加坡。新加坡在1959年获得自治,可以说当时的国家品牌没有什么影响力。艾伯特· 文森姆博士是荷兰经济学家,曾带领联合国小组为这个新兴的城工-市国家的经济发展作指导。他说,如果新加坡是一辆小轿车,那它是“一辆破车,而不是劳斯莱斯”。把破车变成劳斯莱斯基本上就是新加坡发展至今的经济史,其中塑造国家品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61年以来,随着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成立,国家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促进投资上。但本质上经济发展还是靠塑造国家品牌,因为新加坡唯一的目标就是吸引外资,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可以发展的渠道,没有天然资源,劳动力基本上未经过培训,国内市场无足轻重,内陆贸易区受政治影响很不稳定。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成立40周年的纪念图书《心耕》的作者曾振木,曾任经发局的主席,他回忆说,在20世纪70 年代,他每次和潜在投资者的谈话都是新加坡价值定位的论点宣传。
当时任财政部长的吴庆瑞指示他每天去工厂参加开工仪式,在各大媒体宣传,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每一家公司他都去过两次——第一次是项目委托给该公司的条件谈妥的时候,第二次是正式投产的时候。在当时,似乎任何的投资都会受到欢迎——甚至是生产蚊香和家用锁具的公司也会有执照——给予优惠和剌激政策。
最初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塑造国家品牌以吸引来自发达经济体北美、西欧和日本的投资。进入21 世纪,吸引投资的区域扩展到中东、东欧和亚太地区。目标产业的范围也扩大了,从以前的制造业和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到现在范围更广的服务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如数字动画和生活产品。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官员组成的“步兵“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叩响投资方国家的大门,“空军掩护”则是通过在主流商务媒体上做战略性的广告实现的。广告宣传语如“新加坡有良好的商务环境,商务活动也青睐新加坡。“在这些年中,像任何商业品牌一样,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关键。20 世纪新加坡的品牌价值定位说服了像惠普这样的电子公司来新加坡开设工厂,21 世纪的品牌定位则使新加坡与出品《星球大战》的卢卡斯影业数码动画公司达成协议,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有一件事情贯穿始终:每一位经发局官员的工作重心都是塑造国家品牌,它纯粹而简单。这种精神已经成功地影响了其他机构的公务员,像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这样的机构也在帮助新加坡本土公司推行区域化和国际化,政府其他机构也把塑造国家品牌当作工作重点,并在实际中国绕这个重点展开工作。例如,新加坡卫生部通过提升新加坡形象吸引国外的优秀医生迁来狮城,帮助改进本国的卫生保健事业。
来到新加坡的国际游客,特别是来自雄心勃勃的发展中国家的游客会习惯性地询问新加坡成功的秘诀。为什么土地如此狭小国家的国家品牌对整个世界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加坡人口不超过500万,但排在“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前五名,此排名是根据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对世界各罔的竞争力做的全球排名而来的。2010 年,新加坡继瑞士、瑞典之后排名第三,优于美国和德国,多年来狮城一直是此排名中位居首位的亚洲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把新加坡看作榜样,学习其经验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应用,试图重复新加坡了不起的成功故宫:20 世纪60 年代新加坡的人均收入约为5 0 0美元,而如今是52000多美元——总之,从经济学角度讲,新加坡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从第三世界国家远入了第一世界的行列。
谈到新加坡的发展记录,入人羡慕不已,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出人意料的,很多国家对此也望尘莫及。新加坡大部分的成功来源于国家有能力持续吸引和留住源自跨国制造商、金融公司、企业家和其他参与者的外资,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塑造国家品牌一直是吸引外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际上,这样的国家品牌是新加坡许多政治家、政策制定者、从事经济计划和发展的公务员、外交家、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从业者每天努力再努力争取塑造的形象。
最近,行政部门人员最喜欢的时髦用语之一是“激情”。无论他们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每夭有上百位公务员绞尽脑汁地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来提升新加坡的活力。外交部官员精心策划每一项文化活动以体现新加坡的新精神面貌,让遥远的外国伙伴印象深刻。新加坡上地监管局官员梦想着把新加坡发展成另一个“小波西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