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次考试一定会排名。每个学生既有班级名次,也有年级名次,还有一些很夸张的地方甚至会有全市、全区排名。有时候还会有一些有关名次的曲线图,让学生对自己的进步退步情况一目了然。
在新加坡,碰上大型的考试也会排名,但一般至五即止,以资鼓励。也就是,每一科都只排出分数最高的五位同学,个人全能也只是列出班级冠军而已。被排上的自然很高兴,全校表扬同学祝贺;排不上的也没有任何诅丧气馁——因为排不上的人有99%!
当有时候告诉新加坡的本地同学,在中国,每一分的重要以及名次的竞争有多么激烈时,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了不理解。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老师和家长都在重复地灌输一个观念:学习关键在于对知识的掌握,而考试只要能拿到等级A就是好的,如果在此基础上你考得更高,就纯粹是赚得了!
谈到等级A,可能对于熟悉中国教育制度的人来说有些陌生,这就不得不说一说新加坡的考试制度里有两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等级制和得分制。
中学阶段,70分以上全部为A等级,其中70至74为A2,75分以上为A1.60至69分为B,其中65至69为B3,60至64为B4。55至59为C5,50至54为C6。50分为及格线,50分以下则五分一个字母等级,排至40分为止,40分以下全部为F9。
在中学阶段,学生有选科的自由,一共可以在二十多门课程里,根据各个学校的不同以及自身的能力限制,选修6至12门科目。最后会以一门语言、一门人文、一门科学、一门数学,以及其他成绩最优的两门共六门科目的组合,以等级的分数相加来确定学生的升学入场券。
举例说明,一位选修九门课程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如下成绩:
英文:72——A2
华文:69——B3
数学:83——A1
高等数学:76——A1
物理:72——A2
化学:77——A1
生物:83——A1
人文综合:53——C6
历史:82——A1
那么他的成绩按照上文所说的组合,讲这样计算:英文+历史+数学+化学+高等数学+生物,学分为2+1+1+1+1+1+1=8分。在等级制下,学生的分数差距人为地被缩小,譬如从69.5分至74.0分全部算A2,从74.5分到100分全部被算作A1,客观上会阻滞学生对绝对分数的追求——因为铆足了劲辛辛苦苦考到九十大几分甚至一百分,与只投入适当的精力考到75分,其效果是相同的。
同时,由于有了学分制,九科100分的学生,与六科75分而其余三科刚刚及格的学生,由于其学分均为6分,在升学的时候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业这个方面并没有任何的优势或劣势可言,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分数追求的热情,从而引导其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课外活动等方面。
有人可能要问,没那么如果仅仅是将75分以上定位A1,是否能够保证考到75分以上的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呢?因为毕竟在中国,百分制里的75分其实已经可以说是考得很低了。
(文章来源:《27位留学生眼中的中新教育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