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教育分流制度,不能不提一提新加坡的双语制度(Bilingualism)。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多种族的国家。新加坡的公民一般能够将英语作为其日常交流的语言,也就是华语(即我们所说的中文,在新加坡由于Chinese被称为华人,因此中文被称为华语)马来语以及淡米尔语(Tamil,亦翻作泰米尔语)。因此新加坡的学生按照教育部以及新加坡政府的要求需要掌握除英文之外的自己的母语,以获取当个阶段的学习准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凭。新加坡的学生学习考核上的很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他们对自己母语的掌握程度。对于许多新加坡的学生而言,由于日常英语实用的频繁性,他们的母语对他们而言已经是一门外语。而教育部的这个考核标准就让各种母语的语言文化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得到了较好地保存。
而事实上,学生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的掌握程度成为了新加坡教育部对学生进行初期分流的一个标准。近十年来,新加坡的小学生从大约六岁左右,开始接受国家提供的基础教育,其模式基本上类似于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英文,以及了解数学及科学的基本知识,而学生的第二语言的水平亦应达到一定的水准。这些小学生在小学的头四年接受基本相同的教育。但是到了第四年末,他们需要参加统一的分流考试。这次考试的科目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几门。以考试的成绩为标准,这些小学生将被分流到三个不同的学流:EM1、EM2以及EM3。这些学流的名称中,“E”指的是“English”(英文),“M”指的是“Mother Tongue”(母语),而后面的数字则表示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而稍差的学生就进入EM2,依次类推。其中EM1和EM2的学习内容基本相同,只是EM1的学习速度更加快一些,学习的内容也略微深一些而已。而EM3则是另外一个系统的课程,一般是为那些没有掌握好自己母语,以及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所设立的。学习完EM3课程的学生将进入职业教育学院学习(基本上等同于国内的职校)。头两个学流的学生在小学五年级结束的时候,则由他们的家长选择是否继续再在同一个学流中读下去;如果家长认为学生的能力够的话,就继续在同一个学流中读下去;如果家长认为学生的能力够的话,就继续在同一个学流中读下去;如果家长认为学生的能力不够,可以选择将孩子转到EM2继续学习;当然,如果学生学有余力,也可由EM2转到EM1。这两个学流的学生将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参加全国统一的“小六会考”(PSL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这次会考的形式类似于国内的中考。因为它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所以学生的这次会考成绩就成为分流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从2005年开始,新加坡已基本取消了这一从小学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流的制度。这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的学习负担,减少在学习初期时不必要的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时间,使得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考核,从而避免了让本来很有才能却知识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失去得到更好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