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为亚洲拥有最完善的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亚洲四小龙”,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条件来看显然都很受国内家长的青睐。鉴于此新加坡教育网为你报道新加坡最新资讯。
有140年历史的莱佛士女校,于1959年把中学部从奎因街校舍搬迁至安德逊路。莱中在80年代末重建,1992年底从惹兰瓜拉临时校舍迁回安德逊路校舍,今年10月将搬至布莱德路的新校址。
上世纪60年代末毕业自莱佛士女中的许美卿难忘当年淳朴的求学生涯,每天放学后在校舍外的马路等候趟次间隔很长的公共巴士,甚至曾因迟迟等不到巴士,得走路回马里士他路住家,但也因此让她认识不少“巴士站朋友”。
尽管位于安德逊路的母校在80年代末重建后,与记忆中的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同窗之间的情谊与对学校的归属感。
为此,许美卿(67岁)义不容辞地参与来临星期六(17日)“校友回校日”(Homecoming)的筹备工作,期待与各届校友在母校年底搬迁前,最后一次在校园聚首,共创集体回忆。
有140年历史的莱佛士女校于1879年正式创办,之前是附属莱佛士书院的女生部。1959年,女校的中学和小学部分开办校。莱佛士女中那年从奎因街校舍搬迁到安德逊路。莱佛士女小则使用奎因街校舍直到70年代末搬离。
位于安德逊路的莱中在80年代末重建,1992年底从惹兰瓜拉临时校舍迁回现址。
莱中于2012年底宣布建新校。位于布莱德路、莱佛士书院对面的新校舍将完工,校方计划今年10月21日搬迁到布莱德路的新地点。
今年回校日强调回馈社会
1985年毕业自莱中、现为莱中校长的谭文思指出,莱中上一次办校友回校日活动是在五年前,当时配合新校工程也融入筹款项目。
“今年的活动强调回馈社区。例如,我们将售卖一套共三枚的新旧校徽,所得会捐赠给布莱德区的心愿社区关怀中心。”
她指出,全校各方积极支持回校日活动。有家长和校友赞助活动,学生也参与表演,并担任义工。
一家位于大巴窑的烘焙店赞助蛋糕,制作以安德逊路校舍为设计的巨型蛋糕。压轴的切蛋糕仪式将在表演后举行,表演者包括家长、学生和校友。
陈洁仪董姿彦将呈献表演
超过100名台前幕后学生将呈献一段有关莱中历史的音乐剧。校友包括本地歌手陈洁仪、董姿彦等也会呈献表演,董姿彦还特地为母校创作一首歌。
策划回校日活动的莱中校友会会长李瑞玉(55岁)说,今年的活动别具意义,各届校友踊跃支持。
校园将设不同“时光站”,展出照片、相关纪念物让不同年代的校友相聚合影。地点包括以已故校长伊芙林·诺里斯命名的礼堂。诺里斯曾于1961年至1976年任莱中校长。
1979年毕业的李瑞玉记得诺里斯校长的循循善诱,在考试后如何与学生讲解英文考卷,特别讲究学生的发音。当时,学校的设施很简单,不论做什么事,同学都亲力亲为。
“每当铜乐队排练时,我和团员就搬食堂木凳到礼堂,之后再搬回食堂。每逢游泳嘉年华,学校会借用英华学校的泳池,同学们就这样浩浩荡荡步行到巴克路的英华学校。”
与李瑞玉同届的珠拉达丁(56岁,经理)说,她在莱中的前两年念下午班,斋戒月时,校方让马来学生提早下课回家。“其他同学都很羡慕我。那时的马来学生不多,校方的这份体贴,我很感恩。”
她说,每当到乌节路经过母校时,还会想起昔日的美好回忆,母校将搬迁,难免有些不舍。
校长谭文思打趣地表示,学生今后不再享有“特别假期”。由于莱中靠近香格里拉大酒店,因此每逢酒店举办重要的国际峰会,须做保安部署时,莱中一般得关闭一天。
1981年毕业的校友林国美(54岁)说:“以前,我们唱校歌时,对内容不以为然,若干年后回看,才体会‘一同学习的姐妹,姐妹同心’的意义,相信不论学校在哪儿,母校精神会延续。”
担任其中一个“时光站”组长的校友古唯特(29岁,工程师)说:“这次的活动是大家的功劳,每一个人都积极贡献、这就是莱中的团队精神。”
校方预计,约5000人包括校友、前教员和学生将在来临星期六回校相聚。回校日活动从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3时举行。
去新加坡留学的同学如若遇到了新加坡初中留学、新加坡留学文书以及新加坡理工学院申请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