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了一项有关国际学生的综合评估项目,参与评估的共27个国家,新加坡的国际化素质夺下全球第 1 。
新加坡作为亚洲教育重镇,一直以来教育水平都处于领军地位。
最近新鲜出炉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对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
PISA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以往主要以科学数学等“硬实力”为主,“国际化素养”是在2018年后首次加入评估项目中的,新加坡本次就在国际化素养方面取得了全球第 1 。
国际化素养是什么?
根据PISA公布的《国际化素养框架》,国际化素养指的是:
能分析本土、国际和跨文化课题;
理解和领会他人观点和世界观;
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且有效的互动;
以及愿意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
调查分认知测试和问卷调查两部分,综合得分后,将国际化素养评估为五个能力等级。
本次调查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万名15岁学生参与,其中有6676名来自新加坡153所中学和13所私立学府的学生。
最终调查结果显示,46%的新加坡学生在国际化素养方面,取得最高的第四、第五等级,远远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平均比率14%,是所有参与国家中最高的。
国际化素养具体数据
01 对国际课题的认识
新加坡学生对国际课题大致上还算了解,但对于某些课题的认识比其他课题来得高。比如,本地学生对于全球暖化这个课题非常熟悉,在科学、地理和社会知识(Social Studies)课程都有接触,因此教育部对于学生了解这个课题不感到意外。
然而碰到本地课程较少接触的贫困和国际纠纷等课题时,学生们的认识就低于OECD平均了。
教育部指出,课程时间有限,而国际课题又那么多,教育部只能把他们认为最迫切或与本地学生较相关的课题,选择性加入课程内,但也会随着课题重要性的演变来更新课程教材。
除了从学校课程学习到的知识,调查也显示有四分之三的新加坡学生会通过面簿或推特了解国际时事,有53%的学生也会定期阅读与国际社会课题相关的网站。
02 跨文化交流好得益于双语教育
与不同文化的人沟通这方面,新加坡学生的表现也不错,懂得使用不同沟通技巧跟语言不通的人对话。
PISA调查报告指出,在这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一般会多种语言,也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有接触,而新加坡就符合这两点。
新加坡教育部表示,本地的双语政策和各种语言计划让学生能掌握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有助促进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话。另外,73%的学生也会在学校和朋友圈中接触来自其他国家的人。
新加坡学生也懂得尊重和尝试了解不同人的观点。有73%的本地学生要更好了解朋友时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比OECD平均的64%高。66%的本地学生表示碰到意见不合时,会尝试了解每个人的观点再作出决定,OECD平均则为59%。新加坡学生对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也非常尊重,超过八成的学生会尊重他人,比OECD平均高。
03 学生自觉认知适应能力不强
虽然新加坡学生基本上懂得与其他文化的人交流,但他们自己觉得在应对不同文化环境和陌生情况时,认知适应能力不够好,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比OECD平均来得低。只有一半的新加坡学生觉得能适应新文化和不寻常的情景。
新加坡教育部认为,这可能因为本地学生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自信心相对不足或比较谦虚。但他们觉得,调查显示学生们其实是有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有更大信心。他们表示,接下来或许让学生有更多元的学习机会和接触新挑战,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自信心。
04 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世界
调查发现高达87%的新加坡学生把自己视为世界公民,也有76%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行为能影响其他国家的人。至于自己是否觉得能为解决世界问题尽一分力,71%的新加坡学生赞同,远比OECD平均的57%来得高。
除了观念积极,调查也问了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和集体福祉采取了什么行动。
在八种行动当中,新加坡学生平均采取了3.7个行动,比OECD平均的3.5稍高。
新加坡学生最常采取的行动包括减少家里用电(83%),以及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时事(74%)等,最少采取的则为参与促进性别平等的活动(29%)、为政治、道德或环境原因抵制企业(25%),以及签署与社会和环境相关的请愿书(21%)。
新加坡在“国际化素养”方面勇夺第 1 ,很大程度上跟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环境和包容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虽然新冠疫情令“去全球化”主义有抬头之势,但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一定是全球经济,国际化的人才一定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加坡在这方面的教育无疑是极其出色的。
若想了解新加坡留学好吗、新加坡留学价格以及新加坡留学签证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