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将开办更多生产力课程,新加坡经济正处在转型期,本地企业除了要努力提高生产力,更应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作为亚洲经济引擎的中国市场。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刘某某昨晚在总商会管理学院第25届毕业典礼上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合作开办了多项面向中国的课程,学员可通过这些课程全面了解中国经商环境,提升国际贸易方面的战略性,为到中国和其他地方经商做好准备。
刘某某也是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管理委员会主席,他承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今后将继续开办更多适合本地商家的生产力相关课程,协助企业,特别是服务业、餐饮业、零售业、食品制造与加工等迫切需要提升的的行业,提高管理技能和效率。
刘某某说:“多年来,总商会管理学院一直以‘汇聚东西文化、培养四海英才’为目标,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实用的培训课程,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才,并已经在语言文化、管理技能和海外培训三大领域成为本地的权威教育机构。”
特别嘉宾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局长黄某某致词时,强调语言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和终身学习的重要。他举新加坡石油公司让员工修读商用汉语课程为例说:“通过提升语言技能而提高工作效率,显示持续教育及培训以及终生学习的重要。”
黄某某也特别表扬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审计师阿某某(24岁)的学习热忱。阿某某的父亲是华人,母亲是马来人,马来语是他的母语,英语是他的工作用语。以他的工作性质,用英语沟通已绰绰有余,但是他为了想增进与客户的关系而进修商务汉语课程。他透露因为自己长得像华人却不会讲华语,所以曾遭受不少白眼。“学习华语是种财富,如果你长得不像华人却会说华语,这会让你受到华人群体的尊重。”
他现在除了能用华语问路和买菜,也能用华语跟客户沟通。
另一名毕业生孙某某(45岁,语言学校华文教师)进修的原因则是为了精益求精。她2005年从中国来新,2009年成为永久居民。她在中国是中学英文教师,来新后转而当华文教师,但有感于自己专业不足,于是决定去进修,昨天领取专业华文教育文凭。
孙某某说:“一年下来,我受益匪浅。首先,自己的华文基础更扎实了,在教学时更得心应手。一年的学习使我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和技巧。原来比较简单死板的教学,现在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使自己既得到学生喜欢,也得到老板的认可。”
进修则给企业管理文凭课程毕业生翁某某(29岁)带来实质的回报,他刚从建筑管工升为工程经理。
昨晚,共有858名学员获颁各类证书,包括企业管理文凭、专业华文教育文凭、翻译口译技能文凭和商务华语证书。另有169名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商务华语课程优异学员荣获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基金颁发的奖励金,31名优异文凭课程学员获特优奖励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