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加坡对于PR和公民的申请要求越来越严格,虽然2016年PR和公民人数均有所上升,但这也是六年来首次增长。
对此,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实验室的一位分析师Eugene TENG就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Eugene TENG:
2008年的时候,拿到新加坡PR身份的外国人高达7万9000人,但从2010年起,每年通过PR和公民申请的人数突然下降,分别每年保持在2万人和3万人左右。
对此,我有两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本土新加坡人接受新移民方面有所帮助。
重新审查新移民筛选制度
目前,无论PR还是公民的审核过程还是很传统的,仅需要申请者提供个人基本资料,比如国籍、种族、教育、家庭和工作背景等硬性指标。一旦申请者的条件符合了这些硬性指标,甚至超过了预期,那么成功申请成为PR乃至公民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根据2012年IPS调查显示,本土新加坡公民和新移民的思想观念还是存在着一定大的差异的,举些例子来看:
59%的新移民认为应该和邻居之间搞好关系,而同意这一观点的本土新加坡人占81%;
41%的新移民拥有讲英语的能力,而本土能讲英语的新加坡人占70%;
新移民平均花49%的时间生活在新加坡,而本土新加坡人在新加坡居住的时间大约在70%;
种种数据都显示出新移民和本土新加坡人之间的明显差距。
在目前的制度中,成功申请成为新加坡新公民的人需要通过一个叫做新加坡公民之旅的课程,这个课程带领所有新成为公民的新移民们学习新加坡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让这些人加深对新加坡的了解,促进社会融入。
但如果把这项课程放在申请PR或公民之前,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审核制度,相信能够更好地推动SCJ课程的实用度。这一举动也能够帮助区分并筛选哪些才是拥有非常强意愿并且为融入本地生活而做出努力、真正愿意加入新加坡新移民行列的人。
申请和筛选过程透明化
当整个PR和公民的申请和筛选过程完全透明时,才能够增加政策的公信力;只有让本土居民了解了新移民能够成功拿到身份的理由,才能提高新移民在新加坡人民之间的接受程度。
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加拿大的全透明打分系统。这个打分系统有着明确的指标和指向性,并且过程完全透明。系统将综合考量申请者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英语语言能力等方面,并打出相应的分数,当申请者的综合得分超过67分时,就代表申请者满足了成为新移民的条件,因此可以拿到身份。
这样的系统不仅增强了本土居民对于新移民选拔过程公平性的信心,还能够巩固国家接纳新移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