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感染2019冠状病毒初期的症状最轻微,但却是体内病毒量最多的时候,传染性也可能更高,这一点与沙斯恰恰相反。专家因此指出,公众出现轻微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看医生并留在家休息。
新加坡针对本地冠病病患的研究发现,病毒量在病患染病初期最高,随后再逐渐减少,这意味着病毒量与症状的严重度不成正比。
新加坡科技研究院的医疗诊断发展中心总裁余雪妮博士(左起)、卫生部卫生科学长陈祝全教授,以及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的专业背景不同,但是在抗击冠病疫情时能密切合作,陈祝全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能快速应对疫情的原因之一。
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指出,病患感染冠病后,一般出现咳嗽和发烧等轻微症状,过后再恶化至肺炎等,但当病患出现肺炎时,体内的病毒量其实已显著减少。
沙斯期间担任卫生部医药总监的卫生部卫生科学长陈祝全教授也指出,这与沙斯情况相反,沙斯是随着病情加剧才产生更多病毒。冠病在这方面更像流感,症状较轻微时,有更高的病毒量。
正因如此,陈祝全和梁玉心接受《联合早报》独家专访时呼吁,就算出现轻微症状也得戴口罩和看医生,并留在家中休息,避免散播病毒。
然而,针对高病毒量是否也意味着传染性较高,梁玉心说,虽然可以这么推断,但从科研角度来说,仍需更多研究才能确定。她解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的是病毒基因量,但无法分辨活病毒和死病毒,而只有活病毒才能繁衍并具传染性。
然而就算是活病毒,研究人员也需要更多研究证明活病毒量与传染性的关联。
其他专家:若整天咳嗽 病毒量不高传染性也很高
一些专家认为这两者不一定成正比。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亚太学会会长淡马亚(Paul Tambyah)受访时解释,病毒量不高的病患若整天咳嗽,传染性也可以很高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顾问医生梁浩楠也从另一角度解释,病患未出现症状时,体内就算有不少病毒,但若没有咳嗽等,病毒大致上会保留在体内。
新加坡共有四间符合生物安全第三级要求的实验室,能安全处理带有高风险病毒的样本。(档案照片)
梁浩楠补充,症状并非病毒直接导致,而是身体对抗病毒时所产生的反应,因此白血球用力对抗病毒时,就会出现更多症状,病毒则逐渐减少。
有关新加坡病例在发病初期有最高病毒量的观察,梁玉心、陈祝全以及国大医学组织高级顾问黄聿立教授2月20日已于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联合发表。
项观察源自新加坡针对冠病病患展开的研究,当局在本地疫情暴发后,马上招募病患,至今已有超过60人参与。
有关研究展开前,一般得先进行道德评估等,但陈祝全透露,新加坡自2012年就针对传染病研究设立了一套协定,事先获取相关批准。
一旦传染病出现,他们就能根据拟定好的程序收集病患样本等,好让研究人员及时获取样本展开研究,从中了解病毒,做更有效的应对。
杜克-国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就因为快速取得活病毒样本而成功复制病毒,可用于测试抗体检测和疫苗等的有效性。
无症状者不太可能社区传播
陈祝全说:“与沙斯相比,新加坡能快速应付疫情的关键,在于临床与研究界的密切合作,以及已详细准备好的协定。”
至于无症状病患是否会散播病毒,他们仍密切关注,但陈祝全说,无症状病患本来就占少数。
“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时的飞沫传播,若没有症状,病毒要怎么传播呢?除非是一家人共享食物或有频密肢体接触,要不然无症状者不太可能在社区传播病毒。”
梁玉心也指出:“新加坡多数病例目前都能找出之间的关联。要是冠病的散播主要来自无症状病患,我们就很难找出这些联系。”
大家若想了解去新加坡留学的优势、去新加坡留学要考什么以及申请新加坡留学条件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