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将加速全球供应链转移,个人、企业和国家都要准备好迎接这个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从中探寻新机遇。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于5月13日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强调,供应链布局转变并不是“零和游戏”。新趋势可能为东南亚经济体带来更多机遇,也促使中国这个传统供应链枢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区域和中国经济也将借此契机进一步整合,共同构建更强韧的新供应链网络。
陈振声指出,冠病疫情暴发前,一些跨国企业就开始部署更多元化的生产基地,这主要是受科技发展、地缘政治局势和税收这三大要素驱使。数码科技的普及帮助企业将效率最优化,不必再把资源集中在一个地区;近年来中美两国摩擦增加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促使企业通过迁移生产线减少政治压力;还有一些公司将业务从高税率国家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以赚取更高利润。
“在此基础上,冠病疫情让更多企业和国家意识到平衡供应链效率和韧性的重要。以前大家更重视生产力和价格,哪里最便宜、生产力最高,就把全部资源都投在哪里。经过这场疫情,各国都会寻求更多元化的供应链网络,尽量分散风险。”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今在电信设备等行业中已占据全球贸易额半壁江山。疫情暴发后,美国和日本政府都呼吁企业将生产基地移出中国。有分析认为,这将促成新供应链中心崛起,同时削弱中国的竞争力。
陈振声说,不光是外国企业,就连中国公司也会把生产线分散到更多地区,降低集中风险。但这不代表各国就会彻底和中国脱钩。“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中国内外的两条供应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共同构建一个更强韧的国际供应链网络,把蛋糕做得更大。”
他进一步阐述,一些大公司可能把业务迁移到东南亚,为区域经济体带来更多机遇。新加坡作为区域金融、法律中心和物流枢纽,也会从中获益,成为各国企业进军东南亚的可靠合作伙伴。
在老挝,中老铁路项目在疫情期间进展顺利。3月18日,供电项目施工全线展开;3月27日,开始铺轨;3月31日,通信信号工程开工;4月1日,班纳汉湄公河特大桥全部合龙;4月10日,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开始架梁……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南方电网等参与建设的中资企业稳步推进工程进度,助老挝向“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印尼雅万高铁、中缅油气管道、柬埔寨金边-西港高速公路等一大批“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在疫情期间稳步推进,为地区经济发展夯基垒台。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表示,中国和东盟产业链、价值链相互融合的过程,实际上是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过程。中国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对维护亚太地区的供应链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第二轮谈判近日以视频方式举行,双方就协定内容达成广泛共识,并约定将继续采用包括视频会议在内的各种方式加快谈判进度,为共同推动自由贸易、稳定区域经济、维护全球产业链、携手抗击新冠疫情采取实际行动。
不过,目前并不是每个东南亚国家都有能力满足跨国公司的需求。区域经济体要加快一体化步伐,推进互联互通,以便更好地发挥各国优势,提升亚细安作为一个整体对外资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身为传统供应链枢纽的中国也能借机专注发展高端产业,实现产业提升。陈振声指出,中国近年来已开始向高科技和高增值产业转型,它可以借供应链转移之势,将低增值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把人力和物力集中在增值较高的行业,从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就算有一些生产线从中国移到东南亚,所需的原料等产品还是会来自中国。从短期来看,各国都要做出相应调整,但只要我们保持国际贸易和联通顺畅,就能提升供应链网络的韧性,让各国在采购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时有更多选择。”
全球供应链新布局将为新加坡和中国携手开拓第三国商机创造更好的环境,有望促成两国在其他国家设立工业园,并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陈振声说,中国近年来对外投资额已经超过对内投资额。在新中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基础上,新中两国几年前就开始探讨在第三国设立工业园。供应链向东南亚迁移后,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潜能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旗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也有机会成为深化中亚、中国西部和东南亚经贸联系的管道。陈振声指出,疫情暴发以来国际航班大幅减少,陆海贸易新通道通过海路和陆路运输,弥补了空运物流的不足。“国际供应链分散之后,这个从中亚延伸到中国西南部,再到东南亚的贸易通道,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它将与航空通道互补,从海陆空三个渠道衔接亚洲各经济体。”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认为,中国不会因为供应链转移而和世界脱钩,反而会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他以中国过往朝代兴衰为例指出,最繁荣的时代,往往是最为开放、对外交流最多的时期。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崛起也离不开对外开放和与国际贸易体制接轨,和这个体制脱钩,对中国和国际社会都没益处。
若想了解新加坡留学花费、新加坡留学行前准备以及新加坡留学奖学金申请条件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