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里,有一扇为纪念此校1890年毕业生Samuel Dexter而建的门,内外门楣上的铭文100年来为哈佛学子所遵从:门外刻着“Enter to Grow in Wisdom”,门内则刻有 “Depart to Serve Better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
正如当年的周恩来,“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出国的意义就是见识更大的世界,然后回来建设祖国和造福全人类。
出国留学生活,那些豁然开朗的瞬间,你会发现拉美未必那么穷,欧洲未必那么富,美国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大把歪果人数学比你强,厕所有100种不同的叫法,加州没有牛肉面。
出国留学后,受不同国家文化的影响,不少留学生的思维都会有所变化,这里有人总结了留学生和不曾迈出国门的人的几点区别,大家同意吗?
留学让人得到的不止是学历,更重要是获得包括“把自己丢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的各种能力。
而就像会两种语言的人更加容易学习第三种语言一样,留学期间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人,会让留学生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文化。在海外呆久了以后,会觉得自己是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单一国家里。同时更换环境的心理障碍也小很多,你不会觉得那是件有多厉害或多困难的事。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会变得更熟悉和热爱中国文化——他们会开始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受到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非常幸运。会觉得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特别感人。会非常珍惜中国文化中“人情味”这一点。觉得中国人有一种忍辱负重如平常、总是要活下去的非常令人感动的生命精神。还有中国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可能性,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这既是大学学术训练的结果,也是经历的结果)。
留学生就业时,可以在工作中竭尽所能疯狂努力,但多数不会将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甚至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比起单纯考虑高薪厚职,更愿意去选择一份或许报酬略逊,但能让他们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的工作。
在恋爱关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企图让对方的生活和你融为一体,你也不用刻意改变你原有的个性去迁就对方,这样的爱情反而容易夭折,即便结婚了,双方都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就像手里抓着一把沙,抓得太紧或者太松都可能会失去更多,尺度很重要,而且也不要去追逐海枯石烂永恒的爱情,只要当初两人都是真诚地爱着对方,无论结局如何,都无怨无悔,有情人会终成眷属。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不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都希望好好念书,对别人各种各样的人生也缺乏包容心理,这可能也是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的一个原因,只求同,不存异,奇思怪想早早地就被扼杀了。在国外,你会发现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没有怪人了。
国外没有那么多主流思想去影响自己的判断,就连台上站着的牛津剑桥的lecturer都总会嘴上说一句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2
在国外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漫长的中学生涯,总是缺了灵魂性的东西,就是热情。一直都觉得最好的就是自己最想要的,后来在国外待久了,发现成绩的好坏只是自己的事,没人在意,热情真的很重要。在此奉劝在专业的优势和兴趣中徘徊的,请不要小看了后者的无限可能性。
3
出国真的可以把这个世界缩小,以前觉得高不可攀的,现在依旧是,但是不会陌生了,不会被高墙的圣光闪瞎了眼。圣光依然是圣光,然而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刺眼罢了。
4
你会体验到生活十几年从未感受过的孤独。在国外,开心了就可以日日跟相见恨晚的朋友粘在一起,不开心了马上撕逼永不相见也并非难事。老外的圈子一来并非那么好融入,二来毕竟本性还是不舍得丢弃自己的文化秉性去完全改装成一个西方思考的人(所谓的香蕉人)。中国人的圈子也只会更复杂。出国留学的人,大多有西方思想的自我主义和说做就做的勇气,也同时有些中国人自古熏陶的价值观。这种四不像只会让留学生很容易在国内国外都变成outsider。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为求得“真理”,只为不再居一隅而自认真理在握。现在!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