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祭奠已故亲人的的节日,给已故亲人的坟头添把土,烧几根香,摆上些供物,然后三叩六拜,对着坟头再说几句话。
“缅怀先人,慎终追远”是所有的华人的传统。每到这个时节,各地都有很多人到郊区坟场、骨灰瓮安置所和庙宇扫墓祭祖。
人们改变殡葬方式的原因:
客观原因:说到新加坡的殡葬习俗,首先传统的方式,在这个幅员并不辽阔的国家,墓地价格日渐增长、各种殡仪仪式也贵的吓人,越来越多人看开了,会不那么较真的放弃传统方式。
主观原因: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在这个本就是以环境友好著称的新加坡,更加注重环保,选择海葬的人近年来也是越来越多了。
据新加坡殡仪馆工作人员叶欢友介绍,随着人们观念转变,联系殡仪馆办传统丧礼的人数减少了很多,咨询海葬事宜或办理海葬的人数增长较快,新加坡殡仪馆去年办理的海葬约有300起。把死者骨灰撒向大海,骨灰在海中分解,不会造成污染。海葬仪式也相对简单,死者家属领取骨灰后次日就能举行,通常租一艘能乘坐10人的船出海就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的需求,最基本花销在340新元(约合1632元人民币)左右。
不仅选择海葬的人逐年增加,新加坡人还在探索更人性化的殡葬方式。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毕业生韩瑞民设计了多种海葬方式:
澳大利亚绿色殡葬:
澳大利亚日益显露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对土地需求的增加,也开始倡导环保的绿色殡葬,既能解决土地稀缺问题,也更加绿色环保了。
澳大利亚虽然不缺土地,但是,随着澳大利亚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对公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出现了“墓地荒”现象。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到2051年,澳大利亚老年人的比例将占总人口的24%左右,殡葬用地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而增加,墓地将会面临短缺。
澳大利亚倡导的绿色殡葬,也叫做生态葬礼,基本可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墓碑,既对环境有了保护作用,又解决了殡葬用地稀缺的问题,目前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等州都已经采用。
“seaburial+”海葬系统:可让骨灰瓮垂直下沉,固定至死者生前选择的海葬点,也因此给生者带来慰藉;
“@sea”则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蓝牙功能追踪死者的海葬地点,便于生者凭吊。
全球定位系统(GPS):人们在下葬地点放入一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发射装置。死者亲属每次来时可用手持式卫星定位系统确定埋葬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