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坍塌瞬间#
#玫瑰花窗没了#
#可能8年内不再开放#
#不可能复原#
#民众街边祈祷#
昨天巴黎圣母院大火刷爆全网,这些话题被一次次顶上热搜。
位于法国巴黎西堤岛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其建筑属于哥特式建筑,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有800年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全人类的财富。
每一次灾难都会对社会带来改变。
新加坡虽然没有800年的古建筑,也没有那么惊动全球的大火,但是曾也发生过两次直接改变新加坡的大火,它们的影响直至今天。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两场大火是怎么回事。
河水山大火催生举世瞩目“国策”
新加坡可称为“国策”的住房制度、组屋(HDB),应该是全世界公认的成功。
李光耀:“我们的新社会,居者有其屋是关键。”
吴作栋:“公共住房是新加坡社会的重心。”
新加坡组屋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是27平方米,而香港公屋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2.5平方米。而推动这项制度的一个关键事件,则始于新加坡56年前一场“河水山大火”。
河水山(Bukit Ho Swee)是新加坡中部一处住宅区,得名自烟酒商人郑河水(1834-1903年)。
来源:Singapore: Survey Department, 1957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甘榜河水山(“甘榜”是马来语,村庄之意)是一处贫民窟,都是木板和锌板混搭而成的简易住房,主要居民是华人。
甘榜河水山,照片来源:Singapore Memory Project 1961年,
1961年的5月,恰好是新加坡的哈芝节。新加坡的河水山,一场大火开始燃烧,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在这场大火中,大概60英亩的面积被毁(面积相当于34个足球场),2800多所房子被摧毁,更有将近16000人流离失所。
河水山大火,照片来源:Singapore Memory Project
大火造成4人死亡,85人受伤,2800所房屋焚毁,15694人无家可归,其中一半为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火灾的直接损失为200万新币。这场大火公认为新加坡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
政府采取措施
由于灾民人数众多,成了第一棘手问题。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征用附近的学校加以安置灾民。政府很快发现安置中心无法解决这么多人的卫生问题,不是长远之计,果断作出政治承诺,一年内盖好组屋安置灾民。
结果,在短时间内,政府盖了五座组屋,一共768间。接下来的四年内,又有8000多间组屋竣工,让灾民迁入。平均起来,是一天完成3.5间组屋。
河水山大火的善后工作,尤其是提供住房,是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一次巨大政治胜利。它向人民证明了,“我说到做到”。
河水山组屋今貌
在河水山大火的安置工作之后,新加坡政府改变了人们不喜欢组屋的想法,拆迁大量木屋区,发展组屋和新镇,新加坡迅速城市化,才有了今天的城市面貌。
改变了建筑管制条例的罗敏申大火
罗敏申百货公司首创于1858年,是新加坡的一个老品牌。1941年,它搬到一栋1912年竣工的Raffles Chamber,是个四楼建筑,把它改为商场。
到了1955年,罗敏申成了远东第一家全空调商场,十分高大上。
图源:罗敏申百货公司网站
1972年11月,罗敏申百货公司天花板上的一根电线突然起火,点燃了天花板上用以圣诞雪花装饰的棉花,迅速蔓延。火势扑灭后,罗敏申大楼已经彻底焚毁。
九人死亡,其中八人因为受困在电梯而窒息死亡,包括一名孕妇。财产损失达到2100万新币。
当时一套四房式新组屋价格大概是1.3万新币,换句话说,财产损失相当于1615套四房式组屋。
经过40天的公开听证和调查,确认是电线短路起火,因商场易燃物太多,引发大火在楼内非法加装的阁楼内蔓延,失去控制。
电气工程师在火灾发生时慌张失措,忘了启动紧急电源,结果造成电梯失灵,受困人员窒息。
调查庭也做出若干建议,这些建议直至今天依旧为政府所采纳:
➥1973年8月,国会通过建筑管制法令(Building Control Act),详细规范了建筑物的用途、电梯的检查,也规定了建筑物本身必须有空层,以及建筑物之间必须保留一定间隔,防止火势蔓延。
➥所有普通电梯在自动火警触发时,一律降到一楼,只有消防电梯可以继续运作。
➥1974年通过消防条例(Fire code),规定:
建筑必须装备的各种消防措施及设备,如自动洒水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固定距离安装消防水龙等
建筑设计必须考虑逃生路线,必须安装紧急照明
建筑必须遵守一定的人员承载比例
建筑材料符合防火标准,包括防火门
防队必须每月检查消火栓等等
想了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排名、新加坡BMC国际学院排名以及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专业等信息的家长和同学欢迎大家在线咨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