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会想到,在中国大地,2020年的夏天,摆地摊一跃成为超越直播带货、网红发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创业首选。朋友圈里曾经嫌弃微商,笑看直播的高冷人类们也纷纷琢磨起“下海经商”。武汉著名的夜市,经历了疫情的大劫,险象环生后也再度开张,一片热闹景象。
早就在大城市中心地带销声匿迹的地摊文化,随之悄然复苏。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前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引来市场热议,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指,把地摊作为支持中低收入居民就业的举措后,还可以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不过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地摊经济受关注,有意见认为新加坡围绕“邻里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在培育社区商业、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的经验,也许能给中国一些启示。
邻里中心源自新加坡政府1965开始推行并长期实施的组屋计划,主要分布于政府组屋区域内,为当地居民提供完善的生活、社区和商业服务,最终发展成成熟的社区商业中心。在新加坡社区建设历程中,政府从一开始就扮演着主导角色,大力推动组屋计划,邻里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迄今,新加坡已建造近百万套公共住房,超过80%的新加坡人生活其中,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商业模式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社区”理念科学设计各类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健康、教育、出行、文化、邻里关系等多样化需求。
邻里中心布局了多种业态,包括菜场、银行、邮政、卫生所、洗衣房、理发店、快餐店、超市、书店、修理铺、公共厕所和社区活动中心。完善的商业配套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居民粘性。在发展社区商业过程中,新加坡始终根据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以及社区网点数量作出总体规划,并从更宏观视角将邻里中心的社区商业纳入到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中。
什么是邻里中心
在介绍邻里企业提升计划之前,我们先来科普一下邻里中心的概念。
其实这一模式的雏形诞生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社区商业首先在美国兴起,之后在其它西方国家逐步大规模发展起来: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它是城市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层次,基本功能是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 休闲娱乐需求等。
虽然社区商业模式这一概念早已在美国提出,但并没有很有效地发挥出它的性质。新加坡社区商业的概念来源于政府1965推行并长期实施的组屋计划,到20世纪70年代,逐渐形成新加坡特有的邻里中心并开始大规模发展。
这是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对国民的一大贡献,在他的城市规划设计大纲中,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生活功能配套。刘太格参考了外国研究,认为邻里中心离附近组屋最远500米,是最合理的距离:
因为温带地区的人愿意走路的距离是600米,但新加坡是热带,人在露天情况下只愿意走400米,可400米半径的面积太小了,必须有500米半径才能有足够数量的居民支撑这样一个中心。
这么多年,新加坡一直遵循这个“500米定律”建邻里中心。很多私人开发商看准商机,承建了不少。但是对于榜鹅(Punggol)等新镇,因为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居民,可能面临亏本,大家就不那么热衷建设了。
新加坡邻里中心主要分布于政府组屋区内,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务,其主要功能为完善的商业、服务、娱乐等生活配套,其实质是购物中心。
同时,新加坡邻里中心是新加坡政府根据新加坡社会文化情况进行长远考虑而构思和制定的精神内核: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基于这种既充满东方哲学与智慧又与西方人文精神相融合的规划指导思想,使得邻里中心体现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将社区规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每1000~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商店;第二类,每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第三类,每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
新计划提振邻里中心模式
如今新加坡全岛已有将近70个邻里中心,然而多数的设施已老旧,急需升级,新加坡政府近年来也推出了多项计划为邻里中心注入更多活力。
因此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MTI)推出了邻里企业提升计划,让商联会得到更全面的援助,包括更高的邻里活动资助和翻新公共设施津贴。在该计划下,新加坡企发局(ESG)、建屋发展局和新加坡邻里企业中心将和商联会合作,实现四年的发展计划,包括翻新公共设施、举办更有特色的邻里活动、以及提升企业能力和员工技能:
其中,新加坡政府将提高对邻里活动的资助,从50%增加到70%,并扩大资助范围和活动种类。此外给予店主翻新公共设施的津贴,将从80%增加到90%,以减低店主的费用。
而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目前已经推出了“商店提升计划”,该计划需要所有店主同意才能进行翻新。新加坡政府考虑修改条规, 把门槛从100%降低到75%。只要超过四分之三的店主支持, 就能进行提升计划。邻里企业中心的目标是要达到“三个五”的突破:
除了目前的三个邻里商区,中心希望与至少五个新的邻里商联会合作。第二,中心将帮助更多邻里企业提升,转型,从去年的40家,增加五倍,到200家。第三,中心也会为更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从去年的200名员工,增加五倍,到1000名。
商会欢迎:将增加邻里商店的曝光率
新加坡政府推出一系列提振邻里商区的措施,受到了全岛商会的欢迎。商会认为要取得成效,还有赖于商店经营者必须随着时代改变,引入新的经营观念。
例如一家为商家售卖商品拍照的电子商务平台透露了一组数据:自2019年6月参与了“商店提升计划”以来,虽然只有20宗交易,但浏览量却达8000人次。商会表示,这显示邻里商店的曝光率有所增加,今年将善用政府津贴鼓励会员掌握数码技能:
是时候让我们要更积极更踊跃参与。这一年里面我们会,带他们去上facebook, instagram,使他们更大的曝光率。
新加坡政府将把邻里活动的资助调高到70%,新加坡全国商联总会也指出,这将鼓励邻里商区主办更多吸引人流的促销活动:
现在是每一个地方都没有钱,没有办法请人来做促销来做活动,因为我们现在的整个情形是说每一个地方。里面的产品里面的服务大同小异,那差别在哪里有时候就是活动的关系吸引你去。
尤其是对于新加坡政府把商店提升计划的门槛,调低到至少75%的店主同意就可翻新,商会表示更多老旧邻里中心将受益。
2040年最多20分钟就能到达邻里中心,这是新加坡的规划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光是交通便捷还不够,还需要新建更多的邻里中心以增加密度。
淡滨尼天地
淡滨尼天地(Our Tampines Hub)是新加坡首个也是最大型的社区休闲综合体,经过五年多时间筹划和建造,于2017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淡滨尼已经成为新加坡东部区域的副中心。
淡滨尼天地总建筑面积达12万㎡,整体建筑布局呈回字型,秉承以人为本的合心生态(Hub Ecology)设计理念,内设有公共服务中心、运动场、图书馆、家庭医疗中心、运动科技中心、游泳馆、乐龄活动中心、小贩中心、民众俱乐部和零售商店等,融合多种生活方式,将淡滨尼天地打造成一个开放、亲民的共享空间。
淡滨尼天地项目所在的淡滨尼区位于新加坡东部,于1979开始以市镇化形式兴建,是新加坡最早兴建起的几个社区之一。在淡滨尼,共有八个邻里社区中心,每个都拥有5000-8000套中高层住宅,每一个社区中心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商业中心,从家到便利店、家居、干洗等商店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步行路程,而学校、公园和娱乐中心只需要搭乘短途公交即可到达。
在淡滨尼,还有新加坡首个24小时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平时从上午8时运作至晚上10时,同时也开辟一个24小时开放让公众使用的特区,公众随时都可前往使用电子服务站。在这里,公众可以查询办理新加坡人民协会、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东北社区理事会、建屋局、劳动力发展局等六个政府机构的服务。
榜鹅的绿洲台
2019年2月17日,位于榜鹅的本地首个新一代邻里中心——绿洲台,正式开幕了!在未来的三年,新加坡还会建成另外5座新一代邻里中心,分别位于后港、盛港、榜鹅以及三巴旺4个地区。新的邻里中心,增设了教育和医疗功能,满足居民所有生活需求,更加体现综合性!超市、停车场、商场、食阁、综合诊所、托儿所分布在各层:
一楼还建设了相当“广阔”的社区广场,有近900平方米,方便居民组织各种活动。健身、打太极、跳舞、在儿童乐园遛娃都可以!
既体现了区域特色,又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邻里中心已成为新加坡城市名片的成功写照。早在1997年,苏州工业园区就借鉴了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经验在园区打造邻里中心,而在广州一座超级邻里中心已经动工……
苏州邻里中心-新城大厦
1997年,以新加坡邻里中心为范本的新城大厦在苏州工业园区被克隆。
新城大厦是邻里中心开发的第一座综合性商业大楼。大厦紧密贴近区域居民生活,设有超市、银行、邮政通信、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文体中心、邻里生鲜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12 项必备功能,并结合现代人休闲和消费需要,设立了多层次、多品种的配套设施。
广州邻里中心-知识城超级邻里中心
超级邻里中心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内,创新大道以西、知识大道以南。
该项目占地5.2万平方米,将借鉴新加坡先进规划设计理念,利用南起步区邻里中心和体育馆用地规划超级邻里中心,构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成集体育设施、图书馆、社区医疗、社区商业、市民活动、社区广场等于一体的大型文体综合区服务周边社区。
若想了解新加坡移民的条件、高中去新加坡留学以及新加坡留学本科费用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