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传了好几代人的餐馆、历史悠久的宗教场所,也有服务居民超过50年的巴刹,新加坡芽笼士乃的历史文化悠久丰富。
为促进新加坡人对这个文化区的认识,芽笼士乃从本月19日起推出网上导览节目,带领公众踏上文化遗产之旅。
芽笼士乃
芽笼士乃: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华族、马来族及印度族是其中的三大种族。芽笼士乃地区自一战以来就成了新加坡最大的马来族聚落。
芽笼(Geylang)是当年英国殖民地官员根据马来语地名的拼写。拼写即Gaylang,而Serai一词是马来语香茅之意,这里在19世纪初是个香茅园,为生产肥皂和除臭用品种植香茅。
今天的芽笼士乃区幅度甚广,从开斋节亮灯的“马来村”到汇聚各大美食派系的巷口,散发别样风情。芽笼区共有120个宗教场所、会馆和民间组织,体现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这个网上导览节目名为“探索芽笼士乃”(Telusuri Geylang Serai),共有20集,每个月会播出四集,直至明年3月。
公众可于节目播出当天晚上9时登录芽笼士乃大厦面簿观看。
整个系列将重点介绍芽笼士乃区内五个标志性地点与周围的文化遗迹和商店等,并邀请政治人物充当“导游”,讲述该地标的故事。例如:
阿弥托佛佛教中心
阿弥托佛佛教中心是一座及具有西藏特色的庙宇
茶阳(大埔)会馆茶阳大埔会馆成立于1858年。1890年创设“回春馆”,是第一间宗乡会馆设立的医社。1906年,创办启发学堂。会所曾几次搬迁。2000年11月开始,耗资280万元重建会所。2002年7月,八层楼高的会 所“茶阳大厦”竣工。新大厦全部自用,目前会员近1500余人。
顺天宫庙宇
祭拜土地神大伯公的顺天宫位于芽笼29巷,是新加坡第一座华人庙宇。
这座道观颇富丽堂皇,宫前的山门写着“顺天宫”,左侧的小字写着“路班让”,右侧写着“1993年”。大家可别被“1993年”的文字误导,以为这是一座只有7年历史的庙宇。其实顺天宫是一座已有200年的历史,它创建于1821年(另一种说法顺天宫初建于1796年),原址在巴拉巴街(俗称“白沙浮”,又称“路班让”)。
顺天宫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它对教育事业也作出贡献,过去,崇正学校和崇本女校的经费就依靠顺天宫的香油钱捐赠。
西瓦兴都教寺庙
领略传统和宗教建筑的文化爱好者与探索者,可穿过古色古香的店屋和住宅区,绕道到西瓦兴都教寺庙 (Sri Sivan Temple) 参观。
这座寺庙为供奉兴都教万神殿的毁灭之神湿婆而建,原本的寺庙在二战期间受破坏,1993 年迁至现址。
私人土生文化博物馆
这所博物馆是由战后露台私宅改建而成,宅屋主人叶艾明 (Alvin Yapp) 带着重拾祖先传统的儿时梦想,收藏了大量土生华人工艺品和文物,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芽笼士乃巴刹
1964年建造的芽笼士乃巴刹(巴刹在马来文的意思就是“市场”),是芽笼士乃重要的地标,也象征了芽笼独特的精神与历史风貌,无论马来社群还是其他新加坡人,都很熟悉这座货品琳琅满目的市场。
多年来,芽笼士乃巴杀也经历过多次的翻修。目前,建筑外观充满马来甘榜(乡村)的风情。旧时代马来甘榜的房子,屋顶正是呈现金字塔的形状。
在这市场里,老摊位比比皆是,有的已在这里营业20年以上,或是已交给第二代经营。同时,来这里买菜的老顾客也比比皆是,看着他们彼此亲切地打招呼,亲吻长辈的手,或是一家人穿着同一块布料的衣裳,恍如回到昔日的旧村庄。
市场里售卖的商品和食品,马来风味浓厚,多是马来人爱吃的食品,常用的咖喱料、香料、食材、烹调用具,以及马来民族传统服饰,可谓琳琅满目,货品齐全。但要注意的是,这是个清真市场,不售卖猪肉类产品。
海格路熟食中心您可在海格路熟食中心 (Haig Road Food Centre) 品尝传统美食。这座小贩中心是芽笼士乃街区最大的熟食中心,供应各种美味佳肴,包括 Roti John(马来式煎蛋三明治)和 Putu Piring(嘟嘟糕,裹着马六甲椰糖内馅的蒸米糕)。Haig Road Putu Piring 店主 Mohamad Hashim 的这一门手艺传承自他的祖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将这道传统甜点推向完美。
开斋节
为迎接开斋节,这一个月之内的芽笼士乃,整条街道和建筑都会张灯结彩,使整条街变得流光溢彩,充满佳节的气氛。
而芽笼士乃市场及熟食中心,以及街道两旁都会有斋戒月摊贩摆卖各种食物、服饰、家居饰品等的马来风味的商品。
更有趣的是,每年的斋戒月市集被吸引来购物的,不仅仅是马来族或回教徒,也包括各族同胞和各年龄层的消费群。
想看看马来民族在开斋节穿着什么服装,有多华丽吗?这时候来逛市集最适合了!你知道马来民族在开斋节必吃的椰枣是什么滋味吗?这时候来逛市集,你可以有最多品牌的椰枣可选购。
受邀充当“导游”的包括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卫生部第二部长马善高、总理公署部长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孟理齐博士、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国会议长陈川仁,以及东南区市长阀贺米。
节目也会邀请多个曾经或目前住在芽笼士乃的公众分享他们的故事,包括新加坡藤球联会前会长阿督哈林(Abdul Halim Kader)。
孟理齐说,这是芽笼士乃首次尝试制作这类网上节目,并希望能通过节目提醒新加坡国人重视文化遗产、勿忘历史。他说:“说到学历史,人们总是联想到被厚厚一层灰尘覆盖、沉闷的书籍。我们因此希望通过这个有趣的教育性节目分享重要的历史资讯。”
芽笼士乃下来也会逐步把一些在网上呈献的表演项目带到芽笼士乃正式演出,也不排除推出实体导览团。
孟理齐说:“节目中介绍的地点和人物是芽龙士乃社会结构与特色的重要组成,让居民知道他们的居住环境是个文化遗产宝库是很重要的。”
若想了解去新加坡留学安全吗、新加坡留学必备物品以及新加坡留学带什么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