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近年来新加坡逐步将中小学的上、下午班改为单班制,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校的校内外活动,使学生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和更多的母语教学,灌输传统的价值观,陶铸学生的品性。新加坡教育部规定学校设专职课外活动主任,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注重寓教于娱乐之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还要求中小学生必须选择一定的课外活动,由主任把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中的分数计入成绩册。至于校外活动,一般都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例如清洁活动、植树活动、礼貌活动等。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社区服务纲领,该纲领规定了学生的年龄及他们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配合道德教育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90年教育部制定和推行学生社区服务计划,旨在强调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养成服务精神,如帮助别人、对人负责、关怀与分享、合作与慷慨等。
(4)优化的社会环境。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发挥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重视在社会这个大教育环境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他们认为、对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通过开展礼貌、清洁、植树、禁烟、遵守秩序等社会活动,把新加坡建设成整洁的花园城市,人们守秩序、有礼貌,社会风气良好;把学校、家庭、课外活动中心、社区机构、文化部门等组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综合体,通过广播影视、报刊书籍等媒介对学生进行教育。新加坡严禁一切带有色情暴力的书刊杂志出版,强调新闻记者、作家、出版界的自我约束,强调学生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除以上四个主要途径以外,新加坡还重视家庭教育、宗教教青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配合与协调等,以此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