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4月27日新增799起冠病病例,总病例达14423起。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初步统计,截至4月27日中午,新增病例多数是住在客工宿舍的工作准证持有者,14人是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
新加坡卫生部将在当天晚上的文告透露新病例的更多细节。
男子散播阻断措施的假信息被控上法庭
在严格阻断期间,大部分新加坡民众都能遵守政府颁布的措施,但是总有个别民众不遵守阻断措施规定,或人群聚集或出门不戴口罩。甚至有人外网上发布关于阻断措施的谣言引起民众恐慌。
新加坡一名40岁男子被指在面簿群组发出病毒阻断措施的假消息,他今早在杂项(公共秩序与滋扰)法令下被控上法庭,庭上表示有意认罪。
根据警方昨天早上(4月27日)发出的文告,一名男子涉嫌于本月15日至16日之间,在名为“Taxiuncle”的面簿群组内发出一则假信息。
贴文中提到:“有情报说新加坡将在本周六实施更多(阻断)措施;所有食阁和咖啡店将关闭;超市每周只营业两天,最好去购买下个月的必需品。政府官员昨天开会,明天将敲定相关措施。”
文告说,警方将毫不犹豫地对付任何散播假消息者。公众应该通过官方管道获取正确的讯息,避免散播未经证实的假信息或谣言,以免引起恐慌。因此,为了遏止假新闻的传播,好一些国家通过法律途径,对假新闻进行不同程度与力度的打击。新加坡2019年就制定了《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
新加坡早于2019年5月初已开始讨论订立“反假新闻”法案,赋予当局监管网上平台、新闻网站,甚至是私人讯息的权力。根据新法,若个人发布“违反公共利益”假新闻的话,违者将会被监禁最高五年及罚款最多50万新加坡元;若透过虚假帐户或自动软件程序来发布假新闻,则违者会被罚款最多100万新加坡元及最高判处监禁十年。
此前,也有些许民众在网上散布关于阻断措施期间执法人员的谣言,也已经受到相应的处罚。
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性
这个社会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最让人懊恼的,就是无所不在的假新闻。假新闻的破坏性有多大?在一般时候,轻则惹人议论,影响他人声誉,重则引发恐慌,影响社会秩序。而在如今的疫情期间,假新闻的破坏性又有多大?没有轻重,只分有形、无形。有形的,冲击社会秩序、挑战执法底线,可能诱发恐慌或对立,导致局势恶化;无形的,影响前线士气、混淆信息市场,有机会造成形势误判,拉长抗疫进程。
其实,大部分的民众,特别是那些曾经深受其害的民众,并不是不知道假新闻的破坏力,但有时还是糊里糊涂地成为假信息的传播者。当然,这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一般民众并不完全清楚假新闻的定义,所以一时半刻也分辨不了。
BBC认为,部分人误信假新闻是因为消息几可乱真。在资讯爆炸的时期,读者通常凭直觉判断消息的真伪。澳洲国立大学心理学讲师纽曼(Eryn Newman)在2012年的研究已经发现,为新闻加插图片能够增加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同一原理,利用描述语言和生动的个人故事也令人觉得消息可信。有研究也指,认知反射测试分数较低的人,即倾向凭直觉作出判断的人,也较易误信谣言,无关智商高低。
对抗假新闻的另一难关在于堵截消息传播。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的研究员Gordon Pennycook针对疫情假新闻进行研究,要参加者凭新闻标题辨别真伪,当中只有约25%参加者认为假新闻是事实,但35%参加者却会转发新闻,意味有人即使认为新闻是假,却仍然会转发。他们可能是将核实信息的责任转嫁他人,或者是希望有助亲友,反正即使是假的也无伤大雅。不过重覆的消息看得愈多,即使起初抱怀疑态度,也愈有机会让人信以为真。
辨别真假新闻,是一项专业的识读技能,其也附带着谨慎、不制造和不传播不确定信息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自律。如果各位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新闻不是急忙转发去成为传播假新闻的一员,而是仔细辨别消息是否真假。
关于新冠肺炎的假新闻
不仅只在新加坡,如今网络消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4月13日也表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相关的虚假资讯正在全球蔓延,且正在危及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就列出一些传言,并作出澄清。
当中包括:
全身喷洒酒精或氯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吗?
不能。使用氯与酒精能有效进行表面消毒,但喷洒或涂抹此类物质无法杀死已进入体内的病毒,还会对口腔和眼睛的粘膜或者衣物有害。
紫外线消毒灯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吗?
紫外线灯不应用于手部或其他皮肤部位的消毒,因为紫外线辐射会导致红斑(皮肤过敏)。
5G移动网络不会传播COVID-19
病毒不能通过无线电波或移动网络传播。COVID-19正在许多尚无5G移动网络的国家传播。感染者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溅出的呼吸道飞沫传播COVID-19。人们也可能会在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自己的眼睛、嘴巴或鼻子而受到感染。
如果家长和孩子若想了解新加坡留学带什么、新加坡留学读研费用以及新加坡留学奖学金申请条件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