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网

民以食为天,食在新加坡

2014-10-11 15:32    阅读量:1601

说“吃”是新加坡人最热衷的运动,一点也不夸张。打开电视(免费频道),几乎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美食节目,国外的,国内的,各种语言、各种风味的都有。所有的报纸、杂志,每期都要有专门的美食板块,很多家庭主妇是冲着这个才买它们的。那么,新加坡人到底都在吃什么?

新加坡这样一个多元种族文化汇聚的地方,世界各地来的移民带来了他们的特色美食,所以你可以在这里吃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菜肴,最平民化的“食阁 ”(新加坡的特色大排档,有露天和冷气两种,都是一个个摊位售卖各种菜肴,用餐者买好了食物之后就在被各摊位环绕的一个很大的用餐区坐下来吃,所以可以同时吃到不同摊位售卖的不同食物,很方便)里也可以吃到中餐、西餐、泰式、日式、韩式、马来、印度、素食等各种料理,中餐又有菜饭(有点像国内大学的食堂,炒好的菜一样一个大盆,顾客要哪样就来上一勺,最后一起结帐)、面、炖汤、客家、福建、广式等等,有的地方还能找到印尼烧烤、土耳其烤肉(kebab)等特色风味。再算上遍布全岛各地的各国风味餐馆,说新加坡是“吃”的联合国,一点也不过分。

但这些国际美食来到新加坡,多半都已经变了味。一是为了节省成本,在食阁吃一餐,一般人不过花个四、五块新元,一些昂贵或是需要专门运来的原料当然就只能找便宜的替代品;二是出于宗教原因,不能使用某些食材,比如猪身上的东西就不能在挂了Halal(大概相当于国内说的“清真”)标志的摊档使用,而店家为了争取这个标志好把顾客群扩大到回教徒,就只能丢卒保车了;三是最近新加坡开始注意饮食健康(这与政府的大力提倡有很大关系),一些原本口味很重的菜肴就必须“淡化”,比如马来西亚很有名的“槟城炒粿条”(“粿条”应该是福建话,就是宽片米粉),到了新加坡就不能放酱油,被在新加坡的马来西亚人戏称为“白粿条”。

新加坡本地的口味,特重一个“辣”字,大概是受到张爱玲所说的“辣回回”的影响。我曾经对一位来访的美国友人总结过一句话:When you like spicy food, you add chilli to everything; but in Singapore, you add everything to chilli。所有在新加坡待过的朋友听了之后都深以为然。不论你去什么地方用餐,是平民化的大排档还是高档的餐馆,桌上一定少不了各种辣椒酱、辣椒油、辣椒粉,甚至是酱青(一种比较淡的酱油,通常用作蘸点)直接泡的生辣椒尖。

但新加坡的“辣”,在湖南、四川人眼中很不“地道”,因为他们常用的辣椒酱里面往往加入热带特有的一些香料,比如“叁芭”,反而盖过了辣椒原本的味道。至于泰式、印度式的辣,加的香料更是五花八门,香茅(lemongrass)、黄姜(姜的近亲)、咖喱叶、薄荷叶等等,很多中国人接受不了。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120 苏ICP备17009794号-33 版权所有:南京课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marler.cn

在线留学评估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出国留学时间
计划在国外完成
高中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
在读学校
在读年级
在读专业
拟读专业
外语成绩
TOEFL
  • TOEFL
  • IELTS
  • GRE
  • GMAT
  • AEIS
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请您尽可能的将信息填写完整 提交评估 重新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