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网

住在新加坡的特别之处

2014-10-14 11:41    阅读量:2135

新加坡政府所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种族和谐”,这在多元种族文化的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在上个世纪 60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曾经发生过种族暴动的情况下。

为了达到“和谐”,新加坡的做法与英国殖民地时代“划疆而治”的方法完全两样,而是尽可能地让不同种族的人群混居。比如在出售政府组屋的时候,规定在同一个社区内华人、马来人和印族人的购买者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一旦某个种族的购买者达到了配额,就不再继续出售同地区的组屋给该种族的购买者,同样的条例也适用于二手组屋转卖市场。社区里的民众俱乐部( Community Centre,即其他国家的社区中心)也组织不同种族文化的课程、活动,吸引来自不同种族的居民一起参与。

但是这些政府措施只能保证在一个新的社区形成初期的“和谐”状态,一旦社区进入成熟期(通常是十年以上),很自然的就会出现某个种族的居民超过限定配额的情况,比如有些屋主把自己的组屋出租,自己搬到其他社区,而新来的外国移民通常也倾向于在属于自己种族的居民比例比较高的地区找房子(比如印族喜欢住在靠近小印度的文庆、 Farrer Park等几个区)。但总的来说,新加坡政府的强制性“和谐”政策还是保证了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种族比例维持在“安全”的水平。

新加坡的一个成熟的社区通常包括各种配套设施:学校,民众俱乐部,体育中心(室内体育馆、室外体育场和游泳池),邻里购物中心(有各种小商店、迷你超市、小贩中心、诊所、邮局、银行等,甚至还有 ****投注站),图书馆等。消费量足够大的社区还有大型购物中心(通常包括各类商店、餐馆、大型超市、电影院等),人流量大的社区通常也会拥有自己的地铁站和巴士转换站。在建设社区的时候,政府也会保留一些地皮暂时不开发,作为将来的某项特定的用途,比如当某个地区信仰某种宗教的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时候,就可以向政府申请租用一块“宗教地皮”来建设宗教设施,如教堂、回教堂、寺庙等等。

新加坡的居民区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住宅区和工业区融合,也就是在大型居民区中间或是旁边通常都有一块工业园区,当然只能开展低污染、低噪音的工业。这个做法好像是新加坡颇为得意的首创,用意一方面在于为需要大量生产线工人的电子业等轻工业工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工人上班的通勤成本低,当然工资也就相应较低),另一方面是为那些家庭主妇提供一个赚取额外生活费的机会(工厂的倒班制使得家庭主妇也可以利用不需要做家务的一段时间到工厂上班,尽管可能只是兼职的小时工性质)。

总的来说,住在新加坡的一个成熟社区里,你的日常社区生活基本上应该都能够在离你步行 15分钟以内的距离里解决,周末再搭车或是开车到大的购物中心去 shopping和消费,这基本上也就决定了新加坡的基本商业模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120 苏ICP备17009794号-33 版权所有:南京课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marler.cn

在线留学评估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出国留学时间
计划在国外完成
高中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
在读学校
在读年级
在读专业
拟读专业
外语成绩
TOEFL
  • TOEFL
  • IELTS
  • GRE
  • GMAT
  • AEIS
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请您尽可能的将信息填写完整 提交评估 重新填写